6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交通运输领域党员代表围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我的岗位在一线”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高级轮机长裴继文在见面会现场。中国网 刘桢珂摄影
6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交通运输领域五位党员代表分享他们在一线的职业故事。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高级轮机长裴继文作为代表之一来到现场与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裴继文已从事海上工作30年,始终战斗在海上救助前线,先后参与50多项重大救助任务,救助遇险人员200余人,多次获得救捞系统“救捞勇士”“救捞标兵”等称号。
裴继文检查船舶机舱主机情况(本人供图)
作为船舶“心脏”的维护者,裴继文平日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船舶机舱的维护、保养和管理,确保船舶始终处于适航状态,随时出动参与海上救助任务。他所在的南海救助局,专门负责中国南部海区的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工作。
据裴继文介绍,南部海区海域面积广,气候环境复杂,每年台风侵袭频繁,对过往船舶造成较大的安全威胁。“救捞系统的船舶要按照动态待命的要求,部署在航行密集区域和事故易发区域随时处置海上险情。”裴继文回忆,自己经历的最长的一次救助达三天三夜,“海面阵风达14级,浪高10多米,船舶横摇在50度左右,我们轮机部的人员一直坚持在机舱做维修和抢修船舶机械工作,保证船舶运行。”
裴继文培训车床操作(本人供图)
常年在海上值班待命,能够救助遇险群众,是裴继文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事。通常裴继文和团队在接到救助任务指令后30分钟内即要出动救援,每次海上台风肆虐之时,海面上的商船回港避风,裴继文和同事却要迎着台风向前。“很多商船在无线电里很惊讶地冲我们高喊,前面就是台风中心,你们是不是把航向搞错了。我们都会通过无线电告诉他们,我们是救助船,我们的航向没有错,我们是海上救助人,我们要到台风中去执行救助任务。”
救助“海洋石油699”(本人供图)
从事海上救助工作30年,裴继文一路见证了海上救捞力量的变化。海上救捞队伍从最初仅有100余人发展至如今10000余人,救助船200多艘,救助直升机20多架,救捞力量基本覆盖我国海域,救助船在海上搜救和执行救援行动的能力,在国际上位列前茅。
1992年,刚参加工作的裴继文只能乘很小的救助船,在海上遇到八九级台风就要找地方避险。而如今,裴继文在南部海区值守的专业救助船功率达9000千瓦,几乎是900辆小汽车的功率总和。数据显示,自我国救捞系统成立70年来,共计救助遇险人员80000多人,遇险船舶5000多艘,打捞沉船1800多艘。
裴继文与同事工作中(本人供图)
作为一名海上救助船员,裴继文常年与大海为伴,以船为家,30年来有20个春节都在海上度过,照顾家庭、照顾家人就成为了一种奢望。“每年与家人聚少离多,对他们亏欠也很多。”裴继文回忆,在刚结婚不到一个月的时候,自己接到回船工作的调令,待裴继文结束工作再次回到家中时,儿子已经半岁有余。“我第一眼看到儿子的时候都不敢认,只是傻乎乎地站在那里,直到等我把儿子抱起来的时候,我才感到我已经做了父亲。”裴继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