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图强党旗红 | 腾飞路上,他们百折不挠、创造奇迹

发布时间: 2021-07-07 06:39:4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黄国畅 | 责任编辑: 杨佳

    7月6日晚,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5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就在不久前,该中心组织党员代表赴礼州会议会址重温入党誓词,踏访红色遗址感受信仰伟力,激励科技人员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任务成功夯实精神基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曾经,长征途中,红军依靠“压倒一切敌人、征服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围追堵截,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胜利。数十年后,在“长征”一词的诞生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长征”火箭,开始了中国航天新的“长征”,这种历史的交汇,让一种精神得以延续。

澳星保卫战

    在问鼎太空的征程中,面对技术封锁和挫折考验,西昌航天人何尝不是走过了一场场如当年红军长征般的艰难跋涉。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航天曾经历过一段坎坷。1992年3月22日的“澳星保卫战”,“长二捆”火箭在“点火”命令发出后紧急关机,整个发射场被棕黄色的烟雾笼罩,随时都有爆炸危险。

    危急关头,外国人拼命地往发射场外跑,而英勇的西昌航天人却“逆行”跑向塔架抢险。那一天,年仅20岁的陈复忠义无反顾地冲进滚滚剧毒浓烟,奋战10小时后终于和同事们成功泄回燃料。“没有工作梯就搭起人梯;来不及戴防毒面具就拿块手绢堵在嘴上;没有工作灯,一个个就凭技术和经验,用手摸着干……”正是凭借着这种“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最终大家保住了澳星、火箭和地面设施。

火箭燃料加注


    1992年6月16日,火箭加注燃料时设备突发故障。为排除隐患,年仅18岁的王京辉和20岁的陶勇春主动请缨,下罐排故。然而罐内氮气浓度太高,两人先后窒息昏倒,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千钧一发,谢兆胜下罐救人,终因氧气不足也倒在罐内。在昏迷七天七夜后,他被奇迹般地抢救过来,被人们称为“活烈士”。如今,谢兆胜依旧奋战在航天发射一线岗位,激励着航天新人不畏艰险、砥砺前行。

发射北斗导航卫星


    2018年10月31日,在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的前一天下午,西昌突发5.1级地震,发射场区震感明显。此时,任务准备已经进入紧张的加注环节。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随着发射场区指挥部一声令下,全体科技人员勇敢“逆行”、坚守一线,用冲锋的奋斗姿态保证了场区安全,保证了北斗组网任务的顺利推进。

赢得疫情发生以来的首战告捷


    用成功报效祖国,用成功为祖国加油。2020年2月20日5时7分,伴随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以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发射新技术试验卫星C星、D星、E星、F星,中心迎来疫情发生以来的首战告捷,用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为全国人民战“疫”加油鼓劲。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中心的发射时间,是疫情发生后的第一次航天发射,这是一次疫情之战,更是一次信心之战。”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邓洪勤介绍,去年以来,面对疫情防控和西昌、文昌两场任务的挑战考验,中心党委充分认清关键任务在中心、巨大责任在中心、重大风险在中心,科学处理一个党委、一个机关与两个发射场、两套人马的关系,持续强化双指挥长制和各级组织机构作用发挥,科学统筹疫情防控下的人员定岗、厂房分配、射后恢复等各项工作,全体科技人员“向疫战、向天行”,为保证按时发射、安全发射、成功发射提供了有力支撑。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董重庆表示,“今年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再创新高,但任务愈难,大家斗志愈强、信念愈坚,未来,我们仍将振奋精神、勇往直前,走好中国航天的新长征,在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实现航天梦想的伟大征程中镌刻下骄人的中国印迹。”

    (作者: 黄国畅 照片:郭文彬 杨熙 白肖飞)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