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梆子"小剧团传承百年腔调 简单而直白的坚守[组图]

发布时间: 2021-11-18 16:20:2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权坤 | 责任编辑: 刘桢珂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梆子的表演者李树斌,李树斌自十三岁戏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上党梆子戏演出,已有四十多年表演经验。权坤摄影

我国戏曲种类百花齐放,各地戏曲特点不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上党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有着浓烈的地方戏曲色彩,且多为方言演唱。在道光年间称为本地土戏,1934年时称作上党宫调,1954年定名为上党梆子。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俗称“昆梆罗卷黄”。

2008年“上党梆子”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各地戏曲都是中华文化珍贵的组成部分。“地方戏”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指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从而为那一地域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演剧形式。地方戏在追求各自表演特色的同时亦表现出各自的局限性。同时,由于现代文化的冲击,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今的一些地方戏曲,能够有人继续坚持学习、表演的已寥寥无几。

以李树斌的“上党梆子”小剧团为例,剧团仅能在长治市的各个村落间搭台表演,化妆间、更衣间等都是临时搭建,日常生活就是拉着家当四处奔波。现如今,喜欢“上党梆子”的受众多为上了年纪的老戏迷,只有村里举办活动或者老戏迷家中有红白喜事的时候才邀请剧组表演,村民收入有限能支付的酬金并不丰厚。剧组的收入相当微薄,加之流动表演,很多原有剧组成员都无法坚持较长的时间,吸引年轻人加入,学习传承更是难上加难。

面对重重困难,即便力量薄弱。仅仅因为热爱,李树斌的“上党梆子”小剧团仍然坚持走街串巷,将正宗的百年“上党梆子”带到每一位喜爱他们的观众面前,不断地传承下去。问目的?他们说,就是希望能一直唱下去。

上党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流行于山西省东南部。在道光年间称为本地土戏,1934年时称作上党宫调,1954年定名为上党梆子。曾经风靡一时,历经百年后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现在喜欢这个古老剧种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权坤摄影

即使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化妆间里,演出前李树斌仍非常仔细的整理着自己的妆容。嫣红粉绿在他指尖划过,坚定的眼神是他对上党梆子的信念。因为热爱而坚持。权坤摄影

粗犷的线条,并不考究的笔锋和色彩,画脸完成,李树斌开心的笑着,他相信在观众席和他一样热爱“上党梆子”的观众们,也正如他一样期待着这场演出。权坤摄影

当日表演的曲目是《乾坤带》片段,李树斌饰演剧中大将“杨八郎”。他穿戴好服装和头饰,准备登台表演。权坤摄影

观众席上,白发苍苍的老者是上党梆子的忠实观众,现代文化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观众大量流失。李树斌清楚的知道,如今肯坐在台下,听他唱的,都是最忠实的听众,所以他更加珍惜每一次的演出,一眉一眼,一举止一投足都尽量做到更好,表现出“上党梆子”的精、气、神,为台下的观众,更为了他自己的这份热爱。权坤摄影


上党梆子的唱腔以板腔体为主,间亦用曲牌体,对嗓音要求甚高。剧目中场休息间隙,李树斌抓紧喝两口水润嗓。一位戏迷专门来到后台和他聊了一会儿。难得能看到一场正宗“上党梆子”的表演,谈话间,老人脸上挂着心满意足的笑容。权坤摄影

演出结束,李树斌和他的伙伴开心的聊着演出时的种种情况,轻松的谈笑声让这个简单搭建的“后台”充满了生机。 权坤摄影

严谨的李树斌在演出结束后,对每一个腔调每一个动作都会反复研究,如何更好的走位,如何完善自己的唱腔。他不断的与大家切磋讨论,同时,他也会将自己看到的问题和改进方式告诉其他表演者,他希望看到“上党梆子”能够更好地传承,有更好的未来。权坤摄影

演出结束后,李树斌仔细倾听其他人的反馈,希望通过努力能够完善自己的表演,为观众呈现更精彩的舞台效果。权坤摄影

简单卸完妆的李树斌,擦了一把脸,他皱着眉头,说起现在剧组的状态。但他坚信“上党梆子”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不仅是年龄大的戏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喜欢“上党梆子”的年轻人也会越来越多,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上党梆子”历经百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权坤摄影

结束了一天的演出,热气腾腾的一碗面就解决了他的晚饭,也是李树斌这一天里的第一顿饭。李树斌说,自己四十多年早已习惯这样的生活,并不觉得累。上党梆子戏已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这就是自己的一生。权坤摄影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