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千年之城开新篇 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

发布时间: 2022-02-20 13:56:2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郑亮 | 责任编辑: 杨佳




北京城市副中心办公区所在位置,温榆河、小中河、运潮减河、北运河、通惠河五河交汇,形成了大运河北源头五河汇流的壮观景象。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中国网北京2月20日讯(记者 郑亮) 2月19日,由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办的“双奥之城新气象——2022中外媒体北京行”城市形象采访活动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在百里长安街东端、千年大运河北首,感受北京城市副中心新面貌与冬奥新气象。

来到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新光大中心,从顶楼俯瞰,温榆河、小中河、运潮减河、北运河、通惠河五河交汇处一览无余,作为千年大运河的北起点,通州——这个历史上盛极一时的水路都会、久负盛名的皇家码头,在新发展阶段又承担了新的使命,接续书写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新篇。

俯瞰如火如荼建设中的运河商务区,静谧古朴的燃灯塔与拔地而起的商务楼宇相映成趣,不远处的大运河森林公园扩展着副中心的绿色生态空间,彰显着副中心古今同辉、水城共融的城市景观,给记者带来了沉浸式的观景体验,据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副中心规划处处长李伟介绍,“副中心规划建设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4方面:一是突出建设三个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二是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规划空间结构,搭好城市框架;三是营造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四是聚焦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三大主导功能和科技创新功能。”

作为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运河商务区围绕财富管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三大功能定位和科技创新发展需求,立足金融+总部产业定位,持续加大招商力度,为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和绿色金融中心奠定产业发展基础。截至2021年底,运河商务区已有注册企业15863家,到十四五末,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核心启动区将完成建设,预计将集聚财富管理机构超过150家,绿色金融机构超过5家,金融科技企业超过110家,力争在2025年建成“总部经济”“财富管理”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逐步提高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项目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运河商务区内,刚刚批复通过的通州区体育场升级改造建设工程项目将于今年开工,按规划原通州区体育场将全方位升级改造为区级综合公益性体育设施,核心功能包括“三馆、一场、一中心”:分别为体育馆、游泳馆、冰上运动馆、体育场和全民健身中心,建成之后也将为市民体验冰雪运动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场所。

从五河交汇处到国家大运河森林公园,预计在2025年全面建成大运河国家5A级景区,并实现大运河和环球主题公园水上连通,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高地。

目前,通州区正在全力创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着力构建水绿生态空间,为建设和谐、宜居、美丽的大国首都作出贡献。作为北京市首个万亩滨河森林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总建设面积10700亩,其中水面面积约2500亩,绿化面积约8200亩,秉承“以绿为体,以水为魂,林水相依”的设计理念,形成了“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的整体布局,成为市民朋友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先造林、后造城,通州区正在加快构建大尺度绿色空间,突出“蓝绿交织”建设理念,打造北京平原地区首个森林城市,通过大面积植绿、大尺度造林,目前通州区森林面积已达46.83万亩,森林覆盖率34.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31平方米,居住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91.46%,绿化覆盖率提升至51.02%。预计到“十四五”末,通州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6.5%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一幅“水韵林海,千年绿城”的美丽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北京通州运河商务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占地面积20.38平方公里。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北关大道上的跨北运河的“千荷泻露”大桥全长360余米,钢梁结构总重8000余吨。大桥于2018年完工,带有三层景观步道,可呈现“千荷泄露”唯美造型。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北京通州的运河两岸布置了绿化带和自然景观,并且开通了部分河段的通航线路。这是古运河时隔百年后首次实现再次通航。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大运河森林公园是本次冬奥会火炬传递点位之一,园内火炬传递距离总长约8.8公里,由126名火炬手接力完成,传递路线由大运河森林公园南门休闲长廊出发,经月亮岛观景台、柳荫广场等景观,最后传递至鱼跃广场收火。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从大运河公园月岛观景平台可以俯瞰公园东岸银枫秋实景区的整体景色,向左可以远眺行政办公区。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从大运河公园月岛观景平台远眺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