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浓浓深情守“墩墩” 敬业专注“熊猫人”

发布时间: 2022-03-03 18:44:0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李佳

中国网3月3日讯  近日,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火遍全世界,其胖乎乎、圆滚滚的形象收获了大批粉丝。如果把冰墩墩的塑料外壳褪去,你会发现,小家伙的真身还是那只熟悉又可爱的大熊猫。大熊猫作为重大赛事的吉祥物,可追溯至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盼盼、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晶晶,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冰墩墩。大熊猫是国际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人们的心。大家为新生的大熊猫欢呼雀跃,被大熊猫直播频道中憨态可掬的熊猫宝宝所深深吸引……

曾文,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饲养员,工作13年来,跟大熊猫朝夕相处,他熟悉各年龄段的大熊猫饲养管理,和同事集体攻克大熊猫“三难”问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雅号—“熊猫人”。作为2021“都江堰工匠”获得者,曾文和大熊猫之间有难分难舍的情缘。

朝夕相处 他破译了“熊猫密码”

3月1日上午,暖阳照耀,随着气温的持续回升,春天的脚步已来临。上午8点,曾文就早早到达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共有四个基地,卧龙核桃坪基地、神树坪基地、雅安基地和都江堰基地,曾文会根据不同需要在四个基地轮转工作。

穿好工作服、雨靴,进入圈舍清扫。“清扫的同时还要仔细留意昨日采食情况、排泄情况,以及熊猫的精神状态。”清扫完外舍,将新鲜的竹叶摆放好,这时,休息了一个晚上的大熊猫早已急不可耐。选个舒适的位置坐下,一手持竹,一手啃食,撕、扯、咬,再撕、再扯、再咬,有时是两手共用、有时是四肢并用,在持续半个多小时的进食时间里,给了游客足够的观赏角度,其憨态可掬的萌萌样引来了不少的赞叹声。

喂食竹子后,曾文开始准备精饲料了。当天的早餐饲料是胡萝卜和馍馍,馍切块、胡萝卜切条。在盼盼园5号圈舍,大熊猫秀阳已经等不及了,这只两岁半的熊猫正处于成长期,在室外吃饱了竹子的秀阳回到圈舍等着投喂。或许是等得久了点,他嘴里发出“咻咻”的叫声,沿着圈舍走了两圈才乖乖坐下。被投喂不过瘾,秀阳伸出手掌作讨要状。这时,曾文就会哄它坐好,一块投喂完毕后,再轻轻点一下秀阳的鼻子。这个亲昵的动作语言仿佛是在说,“秀阳乖,吃得很好。”早餐定时定量投喂完毕后,秀阳便自个儿开始到户外玩耍了。

走完了这个圈舍,再往下一个圈舍,在与大熊猫的朝夕相处中,曾文熟悉了各年龄段大熊猫饲养管理,包括情感表达、生长、发育规律等。“就好像朝夕相处的亲人,不用说话,就能解锁全部密码。”

攻坚克难 成长为优秀“熊猫人”

今年36岁的曾文,和大多数80后一样,赶上了保护熊猫、研究熊猫的好时代。“小时候,我的一位长辈就是大熊猫科研人员,或许是受他感染,我也特别喜欢熊猫,大学学的是动物学专业,毕业后自然而然当了一名熊猫饲养员。”饲养大熊猫,存在着“三难”问题,“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存活难”。可曾文和同事们硬是凭着细心、耐心和精心,如今已将“三难”问题成功攻克。

在曾文13年的工作生涯里,他印象最深的是工作的第3年,饲养极低体重50多克大熊猫的故事。“大熊猫幼仔出生时平均体重100多克,而极低体重的幼仔,饲喂难度大,要保证它们的存活,对饲养员来说是极大的挑战,这要求我们的工作要更加精细。大家集体讨论一致通过喂养方案、24小时不停坚守,十多天吃住在大熊猫人工育幼室。最终,这只大熊猫成功存活。

”大熊猫通常一年交配一次,发情期主要集中在3、4月份。可交配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方喜欢另一方没感觉的情况,这时候,不仅需要善于观察、抓住时机,还需要创造条件。“通过培训让熊猫学习交配方法;人工辅助模拟发情的叫声;打‘埋伏战’不让双方见面从而激发另一方的兴趣。”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曾文逐渐成长为大熊猫人工育幼核心技术骨干,饲喂存活大熊猫幼仔150余只,完成100余只大熊猫食物转化,并实现存活率100%。参与大熊猫繁殖交配工作1000余次,能够独立完成人工取换仔、人工采奶等核心技术工作。13年来,曾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每一项工作,用实际行动为大熊猫保护研究事业谱写出了华美的乐章。

用爱陪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当天,好天气加上最近“冰墩墩”的顶流效应,参观游客较多,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录视频,被大熊猫实力圈粉。游客任珊和闺蜜一起来参观大熊猫,她告诉记者,“大熊猫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状态,以及半梦半吃的懒萌懒萌,不就是太多年轻人幻想当中的美好‘熊生’吗?沉浸在大熊猫闲适的慢生活中,对于我们来说,既是对快节奏都市生活的短暂逃离,也是对自身内心对此向往的一时满足。”游客彭翔宇和家人一起参观游览,作为都江堰人,他说大熊猫的故事伴随他成长,特别是冬奥会冰墩墩形象大火之后,“更加喜爱熊猫了,大熊猫不仅是我国的国宝,并是世界的‘和平使者’,是团结和友谊的象征。”

正因为他兢兢业业、精湛娴熟的工作业绩,受到大家的认可,因此获得“都江堰工匠”称号,曾文表示,这既是对他之前工作的肯定,亦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策,目前,他主研科研项目有《大熊猫人工育幼、半人工、全人工及母兽带仔(0-120日龄)生长发育对比研究》,带领人工育幼团队攻坚克难,并充分发扬“传帮带”精神,开展人工育幼技术授课、实践培训,为国内外大熊猫科研合作单位和单位内部培养10余名人工育幼技术人员。曾文说,作为“熊猫人”,今后将继续和同仁一道,把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创新务实融入到大熊猫的保护事业当中去,为推动大熊猫文化建设,致力于大熊猫文化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尽心倾力。(供稿: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缪英)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