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文昌航天发射场视察,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发射场全体同志致以诚挚问候,强调“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场,是我国深空探测的重要桥头堡,在我国航天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指出要“坚持面向世界航天发展前沿、面向国家航天重大战略需求,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全面提升现代化航天发射能力,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
牢记主席期望嘱托,创造更多中国奇迹。3个月后的7月24日下午,伴随着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巨响,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在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一飞冲天,文昌航天人再次用成功发射,迈出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关键一步,以优异成绩向习主席复命交卷。
精心准备,确保万无一失圆满成功
“决战的时刻已经到来,决胜的号角已经吹响!”在空间站建造暨问天实验舱飞行任务决战誓师大会上,文昌航天人倍感振奋、斗志昂扬,“决胜空间站、建功新时代”的声声誓言响彻会场,令人热血沸腾。
曾经,他们在长五B首飞任务中,成功排除射前3分钟故障;在探火任务中,打赢了‘36小时攻坚’;在嫦娥五号任务中,顶住深度并行、7轮台风的空前压力;在天舟二号任务中,越是艰险越向前勇夺成功……勇开“顶风船”、敢啃“硬骨头”,一个个动人故事,述说着文昌航天人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浩瀚征程。
任务实施过程中,文昌发射场所在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视察重要讲话,突出“15个学深悟透”,组织科技人员广泛开展“牢记主席期望嘱托、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主题实践活动和“再向主席说说心里话”主题征文,研究部署问天实验舱任务政治工作“九个做精做实”……各单位采取设置“畅言榜”、制作“圆梦卡”、立起“嘱托旗”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请主席放心”“向主席报告”“向主席保证”“向主席立军令状”等表心声活动,不断汇聚起牢记嘱托、誓夺全胜的磅礴力量。
周密组织实施,确保圆满成功。同时,发射场科技人员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广泛开展“强化载人意识、强化载人标准、强化载人作风”大讨论,严格质量管控、严格把关放行、严格双想复查、严格举一反三,认真分析任务特点难点,精心做好测试发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质量和过程受控,积极组织全系统、全要素演练,进一步熟悉流程、锻炼队伍、检验机制。
“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通过体系推进习主席视察中心西昌、文昌发射场重要讲话的学习贯彻,中心科技人员投身发射任务热情愈发高涨,航天报国、航天强国志向信念更加坚定,纷纷将学习热情转化为向天图强的不竭动力。”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董重庆表示。
精心组织,加压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
垂直总装测试厂房、指挥控制大楼、测控点号……走进文昌航天发射场,处处可见航天工作者们承压奋战、连续奋战、坚守奋战的忙碌身影。
“与以往长五B任务相比,此次任务有‘零窗口’发射、射前10分钟流程调整等重大技术状态变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邓洪勤介绍,针对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技术状态变化大、工作统筹要求高的特点,发射场系统科学统筹、周密组织、把准节奏,精准管控计划、合理调配资源,坚决打赢这场政治仗、复命仗、接力仗。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早在任务开始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便早早与参研参试各方协调沟通任务工作计划,针对当前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该中心党委研究明确了“一个体系推进、三个重中之重”工作指导布局,紧紧围绕成功发射调配力量资源,科学统筹人员定岗、厂房分配、设备维护等各项工作,把空间站建造作为关键。
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质量是航天发射的生命,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这是文昌航天人心中融入血脉的信条。
“双想”复查、“双岗四检查”、“五按”“五不操作”等法规制度,“双向质量交底”“严把三关”“防三躁”“防三误”等管控措施……一项项规章制度的严格落实,为问天实验舱的成功发射保驾护航。任务实施中,发射场科技人员严格质量把关,充分运用“一二岗联合双想”“班前班后会”等好做法,加强参试设备状态维护和巡查,扎实做好测试数据复查比对,特别是加强与历史数据和出厂测试、单元测试、分系统和总检查测试数据的纵向比对,与其他航天型号类似产品测试数据的横向比对,以及系统内数据的关联比对,有效确保了航天发射任务过程结果“双圆满”。
自立自强,创新超越。近年来,西昌卫星中心始终紧盯短线和重难点问题,系统谋划、预置能力、紧前落实,着力加快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建设步伐。
低温推进剂大流量加注、煤油液氮降温、网络信息系统国产自主可控、中大型液体火箭并行测试发射、单工位适应多型火箭发射……走进该中心,一股强劲的科技气息扑面而来。利用任务间隙,广大科技人员承压奋战、连续奋战、坚守奋战,全面提升现代化航天发射能力,有效提升了设施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为航天发射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心实施,用发射成功报效祖国
用成功报效祖国,用成功为祖国加油。
7月24日下午,碧海蓝天、椰风习习,阳光下,火箭上鲜红的国旗和“中国载人航天”六个大字格外醒目。
“5、4、3、2、1!点火!”顷刻间,伴着01指挥员廖国瑞的洪亮口令,烈焰喷薄而出,长征五号B火箭搭载问天实验舱腾空而起,飞向无垠的宇宙。
当按下“点火”按钮的那一刻,“金手指”刘巾杰内心激动不已,久久难以平静。此次任务,是她首次担任“金手指”一职,也是文昌发射场的“金手指”位置首次迎来女性航天工作者。
在担任问天核心舱任务“金手指”之前,刘巾杰在控制系统所有岗位都干过,她时常要忍受着膝盖积液在百米高的火箭脐带塔爬上爬下。刘巾杰说:“发控台虽然不大,但工作含金量高,几十个小小的按钮几百个地面测试系统参数相关,负责人必须具备坚实的火箭测发流程知识储备。”
航天保障,供电先行。供电系统像发射场的“心脏”,时刻为各重要“器官”输送电力。当火箭腾飞,文昌发射场内外一片欢腾,但供电系统上下仍坚守岗位,他们当中,有人穿梭在110kV高压供电站的一排排机组间,监测仪器参数,时刻为所有设备设施送去高品质电能;有人逆行前往刚发射完的塔架检查重要供电设备,严慎细实履行每项流程;有人在部署下一次环发射场巡线任务,保证外围线路可靠……他们像为“心脏”供血的“血脉”,分布在每个需要他们的地方,不分昼夜、全年无休。
“光学跟踪正常!”
当火箭腾空而起,塔架周围三个大大的“眼睛”正目送它飞往太空,这三个“大眼睛”是文昌发射场指控中心高速摄像系统所属的三台光学设备。每当火箭起飞,三台光学设备利用自身得到的观测数据,两两交会配合,测得火箭的空间位置、姿态数据并取得实况景象。由于这三台“大眼睛”所在点号距离塔架仅有500米,因此该岗位工作人员也被称为“距离火箭最近的测控人”。
为了更好分析火箭的飞行状态,数据处理工作需要极其精细认真,通常持续8小时左右,加上任务前的设备准备工作,每次发射任务,“距离火箭最近的测控人”都需要连续工作近16个小时,他们也时常调侃自己“进场最早、离场最晚”。虽然工作辛苦,但这些年轻人从未有过怨言,他们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加倍努力,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再立新功。”
牢记主席期望嘱托,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当“问天”从中国空间站建造母港驶向太空,7月24日,文昌航天人再次用激动人心的成功发射向习主席复命交卷,唱响了遨游太空新征程的又一乐章。
(作者:黄国畅 屠海超 徐斌如 滕紫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