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保健康、防重症”——各地医护人员坚守疫情防控一线速写[组图]

发布时间: 2023-01-06 07:44:55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侠克、马晓媛、董小红、袁全、龚雯 | 责任编辑: 刘桢珂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题:全力“保健康、防重症”——各地医护人员坚守疫情防控一线速写

新华社记者

岁末年初,我国疫情防控步入新阶段,面临新任务。自2022年12月以来,全国多地急危重症患者日渐增多,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为甲、日夜奋战,用忘我的工作践行了医者仁心,为群众带来战胜疫情的信心,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记者近日在北京、上海、四川、山西等地走访看到,广大医务人员默默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把忙碌的身影留在了急诊、发热门诊,把疾行的脚步刻在了社区、街道,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竭尽全力保障救治工作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急诊门口,每天超过30辆救护车抵达,两院区急诊日接诊总量超过150人次,单日最高抢救量几乎是平时的4倍,医护人员忙得“脚不沾地”。急诊大厅、抢救室、留观室、输液间更是摩肩接踵。急诊医护人员介绍,来就诊的超70%都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不少是急危重症患者。

医院府城院区急诊科主任乔小东说:“面对激增的患者,不仅要‘急’,还要‘稳’,不管什么情况,一定要竭尽全力保障救治工作。”

图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救治患者。(受访者供图)

一个数据折射出护士们的工作量——每天的步数高达3万多步。“我们一般白班是从早上8点到下午3点,但是这几天,每个白班护士都是忙到晚上8点才能休息一下,就是想着快点把患者救治妥当。”府城院区急诊科护士长降瑞说,她已经带领团队在岗位上连续值守了10多天。

2023年元旦当天,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病房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综合救治团队护士长陈志文没有休息。他和护理团队从早上7点半连续工作到晚上9点,为将近50名危重症患者提供治疗。病房里除了监护仪的嘟嘟声,就是他们推着设备奔波的身影。

2022年12月以来,随着感染人数持续攀升,上海市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迎来就诊高峰,每天接诊发热患者激增到300人次。为满足患者就诊需求,医务人员在推出“中午连一连”“晚上延一延”便民就医服务的基础上,于2022年12月30日增设日间“轻诊室”,为轻症患者提供全方位诊疗服务。

1日早上9点,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室已是一派忙碌景象,中心工作人员说,自“轻诊室”开设以来,前来就诊的呼吸道轻症感染者和输液患者数量双双破百,其中70岁以上老年人占绝大多数,“大家每天忙得没有片刻停歇,就是为了能多收治一些患者。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才发现连一口水都没顾上喝。”

每个人都是坚持再坚持

疫情蔓延迅速,各地医护人员冲在一线,感染的不在少数,医疗机构曾一度出现严重减员,救治工作遭遇严峻挑战。但是许多医务工作者在自身症状稍微缓解后马上返岗,投入到救治工作中。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元旦期间,全国近900万医护人员坚守岗位,保障全国各地各级医院医疗工作正常运转,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汾东院区重症监护室内,重症医学科的38名医护人员在这段时间形成了两个默契:一是“阳康”即返岗,确保24小时守护患者不断档;二是“早到晚退”,最大程度延长工作时间,让患者的呼救第一时间得到回应。从2022年12月10日开始,科室陆续有医护人员发烧,人手紧张。大家互相补位,一旦好转立即回归。

北京同仁医院崇文门院区急诊科医生王晶说:“最困难的时候,急诊一天只有两名大夫上24小时,医护们有的发烧,有的咳嗽,为了不给同事增加更多的压力,每个人都是坚持再坚持,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好了,我能上’。”

  图为北京同仁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救治患者。(受访者供图)

“把最重的患者给我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在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收治重症新冠患者。面对大批转入的重症患者,医院给予了强大的支持,医护支援与呼吸设备迅速到位。

在患者急剧增加、医务人员减少的情况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不断调整优化诊疗流程、整合统筹医疗资源,集全院之力做好保急诊、保发热、保重症、保必须,全力解决群众就医需求。医院急诊科动态调整班次,适当延长每班次时长,减少轮次,将原先5至6天一轮班改为4天一轮班,同时对留观区域医疗组进行合并,实现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

不放弃任何一个患者

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将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也将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发挥好分级诊疗前沿阵地优势,全面提升医疗救治和服务保障能力,确保轻症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及时救治。同时还要满足群众正常看病就医需求,缓解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就诊高峰,确保平稳有序转段。

  图为上海市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室内的氧疗区。新华社记者方喆 摄

自2022年12月29日第二轮扩容增能以来,截至2023年1月2日,上海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增吸氧位1711个、输液位2562个、发热诊间238间、病床665张、心电监护仪243台;抗病毒药物(小分子药物)、指氧仪等物资优先向社区倾斜配备,基层救治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升重症救治服务能力,北京多区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医院有效盘活资源、积极“扩容”、增加床位供给。丰台区迅速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挂“社区医院”体系升级工程,目前该区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设了住院床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续完成280余张床位的增设和运行工作。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ICU床位在原有17张的基础上扩增至27张,全院为急诊及危重患者服务床位共计232张,占全院总床位数的36%。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说:“只要是危重症的,我们都会尽全力收治。”

“救人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当下医护人员更要团结一心、绝不退缩,不抛下任何一个患者。”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向娟说,“我相信我们肯定能闯过难关。只要患者需要我们,我们就会坚持下去不放弃。”(记者侠克、马晓媛、董小红、袁全、龚雯)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