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工程实现了预期目标:天然林面积增加3.23亿亩 蓄积增加53亿方

发布时间: 2023-02-03 19:53:3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韩琳 | 责任编辑: 韩得尔

中国网2月3日讯(记者韩琳) 1998年启动试点、2000年全面展开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如今怎么样了?实现了预期目标吗?国家林草局今天给出了答案:天然林保护修复体系和制度体系全面建立,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了预期目标,到2020年底累计减少天然林采伐3.32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较工程启动前增加3.23亿亩、蓄积增加53亿立方米。

2023年2月3日上午,国家林草局召开2023年第一季度例行发布会。( 李鹏  摄)

国家林草局今天上午召开2023年第一季度例行发布会上,生态中心主任张利明在会上介绍,从1998年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试点到2020年底,工程通过严格森林管护、有序停伐减产、培育后备资源、科学开展修复、有力保障民生等措施,历经试点和两个10年期建设,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亿元,工程建设范围由重点区域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由停伐减产到全面停止,累计减少天然林采伐3.32亿立方米。与此同时,天然林资源持续增长,较工程启动前天然林面积增加3.23亿亩、蓄积增加53亿立方米;生态功能显著提升,天然林单位面积年涵养水源量、固沙固土量分别比工程启动前提高了53%、46%。天然林生态系统有效恢复,有力促进了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的改善;国有林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加快。国有林区总产值由1997年82.25亿元增加到2020年491.72亿元,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由1997年19∶69∶12调整到2020年37∶28∶35,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林区民生得到持续改善。

1999年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两轮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中央累计投入5700多亿元,共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任务2.13亿亩,同时完成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3.1亿亩。20多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先后在25个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实施,共有4100万农户、1.58亿农牧民参与并受益,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有效改善生态状况。工程区林草植被大幅度增加,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4个多百分点,年生态效益总价值量达1.42万亿元。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重要湖库周边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北方地区土地沙化和西南地区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二是助推脱贫攻坚。全国有812个脱贫县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占脱贫县总数的97.6%。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覆盖率达31.2%,促进2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千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三是树立全球生态治理典范,退耕还林还草贡献了全球绿色净增长面积的4%以上。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木材进口国、第二大木材消耗国,木材年均缺口达1亿立方米以上,对外依存度超过50%。2012年,按照国务院关于构建木材安全保障体系的要求,我国启动了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至2022年建设范围涉及全国29个省(区、市)、六大森工(林业)集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年来,国家储备林建设累计落实建设资金1400多亿元,累计建设国家储备林9200多万亩。工程建设区总蓄积增长2.7亿立方米,年均蓄积增长量约10.8立方米/公顷,通过国家储备林累计产出木材约1.5 亿立方米。各地依托国家储备林建设,大力发展林木产品加工和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提高森林生态文化服务产值,增加产业收入,逐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新面貌,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国家重大战略。据统计,十年间国家储备林建设提供就业岗位总数超过360万个,木材产出收入超过了1500亿元,依托国家储备林开展的绿色产业实现经济收入近100亿元,围绕国家储林建设形成的加工企业达2700多家。

张利明指出,2019年1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标志着我国天然林保护由区域性、阶段性工程转变为全面性、长期性公益事业。2020年底,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2022年底,《全国天然林保护修复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编制完成,今后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将部署各地编制省级规划和县局级实施方案,确保将全国天然林保护修复中长期规划目标、任务、措施、责任分解落实到位。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