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梁何利基金在京颁奖 苏大附一院骨科主任杨惠林获奖

发布时间: 2023-02-18 11:53:4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韩琳 | 责任编辑: 韩得尔

中国网讯(记者韩琳)2月17日,何梁何利基金2021和2022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大外科主任、骨科研究所所长、教授杨惠林获得202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月17日,杨惠林教授获得202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据悉,这是苏大附一院第二次获该奖项,2020年度该院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授吴德沛曾首开此奖。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创建于1956年,奠基人为董天华教授和唐天驷,被中华骨科学会授予“杰出贡献奖”和“卓越成就奖”。在此基础上,杨惠林带领学科不断传承创新,将科研与临床紧密融合,不断创新,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9项。现为“国家双重点”(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为江苏省十个临床医学中心之一、首批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医学创新中心,2022年被评为省工程研究中心。学科获国家级项目130项,包括863、973、科技部重大科研专项等,在中国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STEM)排名全国第11,江苏第1。

2017年,杨惠林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图为杨惠林教授在颁奖现场。

其学科带头人杨惠林,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导向,致力于脊柱功能重建的系统研究。2000年起,他带领团队开展OVCF微创KP治疗的研究,创建了“OVCF微创诊治体系”,被称为“苏州理论”。以第一完成人两度获2004、2017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3年,欧洲Expertscape发布的全球脊柱外科专家排名,杨惠林在OVCF微创KP治疗领域排名全球第一。

2004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唐天驷教授(右)、杨惠林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图为两人一起研究骨病照片。

杨惠林表示,人口老龄化问题值得关注,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典型代表,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中国每年有4000万老年人会跌倒至少一次。由于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跌倒后极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OVCF)。美国Medicare数据库显示:非手术治疗情况下,OVCF患者4年死亡率高达50%。“‘打一针’治骨折,患者术后1天下地行走为骨质疏松的综合治疗赢得时间,使患者4年死亡风险降低55%,这是我们多年的实践。”他说。

杨惠林教授在与同事讨论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四人共同捐资4亿元港币于1994年创立,旨在奖励取得杰出成就和重大创新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激励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促进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何梁何利基金共设三类奖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每年评选一次。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