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江陵县疾控中心国家血防基地办主任李霞。受访者供图
中国网3月2日讯(记者 郑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基层医疗机构作为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承担着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任。近几年在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建设中,在提升健康环境水平、完善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健康安全监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仍无法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和社会公共卫生保障的需求,与群众能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期待差距还很大。
针对以上情况,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江陵县疾控中心国家血防基地办主任李霞建议如下:
一是政府要切实履行办医主体责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财政投入机制。按标准每个街道设置一所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让老百姓足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体系建设,补齐医疗卫生人才短板,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一方面是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是通过进一步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区域内医务人员流动机制,拓展人才发展空间,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吸引力,促进优质人才下沉基层。
三是提升综合医疗服务水平。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提升家庭医生的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要让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的健康管家,随时随地有家庭医生关注健康,让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感受到便捷、安全、有效的就医体验。可以延伸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如在入户随访时,通过“云诊室”为“两慢病”患者开药,进一步提供便利。
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健全医学影像、检验、超声、心电、病理诊断、远程会诊等共享平台建设,为医联体单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让三甲医院的技术、人才、管理真正影响带动基层医院。让患者可以依托同一套系统,实现远程门诊、远程诊断、双向转诊等,从而真正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五是保障基层用药需求。完善基层卫生机构药品目录,及时调整机构药品目录,让那些廉价高效常用的药品能及时保障供应。可利用大数据对所服务范围的人员慢性病用药进行统计,确保满足百姓对常用药的需求,方便百姓用药。
六是对医务人员的关心关爱刻不容缓。动态优化和调整医务人员编组、人员配备,避免长期打疲劳战。按规定为医务人员安排带薪年休假和专项休假,对超负荷工作医务人员采取强制休息措施。此外,要落实一线医务人员的各项待遇和保障。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在职称评定、继续教育、临时性工作补助和核增一次性绩效工资总量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作为一名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李霞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关爱医务人员等方面,积极咨政建言,让群众在家门口看病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