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有着这样一个航天巾帼群体,她们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扎根深山海岛,把最美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彰显了新时代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张东玖:为发射场披上“防腐战衣”
高材生、女博士、防腐蚀……在张东玖身上,有许许多多耀眼的“标签”。
文昌航天发射场地处热带海洋性气候带,具有“高温高湿高盐雾”特点。无论是钢架结构的塔架设施,还是金属材质的设备器件,盐雾腐蚀对场区的各类设备设施使用寿命及稳定可靠性都造成了巨大影响,而张东玖的主要工作就是发射场防腐。
在这场和自然环境的斗争中,张东玖和同事们开展了20余项专题项目研究,进行了无数次暴露试验,经过5年艰苦奋斗,终于建成了文昌大气试验站,揭开了文昌大气海洋气候腐蚀规律。
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在探索场区大气腐蚀规律的同时,张东玖还牵头建设腐蚀加速平台,模拟出发射场区的高盐高湿高温条件,在循环不断的测试中,快速判定各类材料的适应能力,构建起了跨越不同数据类型的防腐信息数据库,不仅初步实现了场区腐蚀环境的可视化,还为发射场设备设施的选择提供了有力参考,为设备防腐工作开展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在建设航天强国征程中贡献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甘思旧:文昌发射场首位气象女总体
十余载观云测雨,十余载建功航天。
甘思旧,文昌发射场首位气象女总体,在西昌发射场工作时,她曾现场保障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发射任务。
2014年为了支持文昌发射场建设,她主动请缨加入“党员先锋队”,从西昌转战文昌。过程中,甘思旧全程参与了文昌发射场气象保障系统从无到有的建设,出色完成了长征七号、长征五号两型火箭首飞,天问一号、嫦娥五号等重大任务,多次担任文昌发射场的气象保障组组长。
应用浅层风预报技术保障舱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生成数值技术定量化预报产品……这些年,经过甘思旧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一大批新技术投入应用,文昌发射场高精度气象预报能力大幅提升。
未来,文昌发射场将承担更多的发射任务,对气象保障的要求也会更高,甘思旧说:“职级越高,责任越大,我要稳扎稳打、时刻冲锋,为航天事业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何京江:为发射场打造“超级大脑”
何京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数据处理专家,被大伙称为“数据女王”。
30多年来,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先后完成了航天发射任务外测事后数据处理系统、北斗二号卫星发射安控对策分析及决策支持系统等重大项目研发,为航天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在文昌发射场新一代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中心计算机系统建设项目中,承担起核心配置项设计研制工作,解决了多个自主可控重大技术难题,不仅填补了国产基础软件在航天发射领域应用的空白,还实现了我国首个航天发射领域中心计算机系统国产化改造应用的成功示范,大大提高了航天发射任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这些年,何京江致力于大数据技术在航天发射任务中的应用,带领团队探索构建覆盖发射场的数据中心,解决了数据管理、知识构建、智能分析、平台兼容等一系列问题,在浩瀚的航天大数据海洋里,为发射场打造出了一个“超级大脑”,实现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转化,极大提升了任务测试中操作手的洞察力、指挥员的决策力和组织的优化改进能力。
徐绯然:“刀尖舞者”排除重大风险
徐绯然,测发地面系统工程师,负责火箭低温加注系统质量监督和技术把关指导工作。
不远处的低温加注指挥控制间内,各路信号信息依次刷新,各项压力参数稳步呈现……徐绯然抬头紧盯前方硕大的屏幕,神情专注。伴随着“增压”“减压”的阵阵指令,紧张的心跳也跟着律动,直到测试顺利结束的那刻,她才将双手扣在胸前轻轻地鼓了下掌,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徐绯然所在的低温加注岗位,有“一粒米从一米高处掉下所产生的能量就足以引爆”的液氢和液氧,是发射场上最危险的岗位之一。
在某型号任务中,徐绯然科学解决了液氧化验甲烷含量异常问题;在另一型号任务中,她提前识别出液氢加注软件更改缺陷,成功进行应对处置,有效确保了低温加注过程安全顺利。
徐绯然说:“追梦的青春最美丽,她将用实际行动践行‘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文化理念,在航天事业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绚丽花朵。”
(作者:黄国畅 赵宜宁 毛星翔 摄影:黄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