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图 片>

全国生态日|“山水林田”协同修复 让废弃矿山重现青山碧水

2023-08-15 10:0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常山县辉埠镇后社片区已完成治理改造的矿山公园。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中国网讯(记者 郑亮)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辉埠镇拥有上千年的石灰开发历史,石灰钙产业也曾是常山县的经济支柱产业,但过去粗放式的矿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生态环境破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辉埠生活的常态。多年不规则开采也导致了矿山山体满目疮痍,坡面长时间风化剥落,岩体原生结构面长期裸露,存在大量地质安全隐患。山体孔隙汇水及石灰岩溶解造成的重度碱性水污染严重威胁到了当地水系生态环境及居民日常用水安全。治理生态,实现人口、环境、资源三者之间协调发展,成为常山县辉埠镇的当务之急。

全国生态日|保一江清水送钱塘 常山港流域综合治理打造安居生态之美

全国生态日|钱江源创新多样性生物保护 智治系统守护“中国的亚马逊雨林”

全国生态日|“山水林田”协同修复 让废弃矿山重现青山碧水

全国生态日|生态青山 黄湖镇里的“未来乡村”

常山县辉埠镇后社片区已完成治理改造的矿山公园一期工程(左)及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生态治理重拳出击

2014年,常山县开始实施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开展立窑拆除攻坚战,全面关停拆除16家轻钙企业、165孔石灰立窑和201条石灰钙落后生产线。通过工程措施对547亩开采后的陡边坡进行生态复绿。与此同时,常山县生态治理工程还解决了传统生产方式中资源利用水平、财政贡献率、环境承载力和产业延伸链“四低”问题。依托常山“两山银行”数字化平台,为当地企业转型升级、引进投产企业进驻提供了优质融资平台,进而实现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的高水平转化,成为当地产业转型过程中实现“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有力助推器。推动生态治理的同时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兼得。形成有特色、可推广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

常山县辉埠镇后社片区对矿山边坡生态进行修复,有效消除矿山边坡地质灾害隐患,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全面协同打造“泥水镇”青山碧水

常山县辉埠镇在治理过程中通过“削坡减载,地灾防治”、“喷播复绿,植被重建”、“污水处置,水土保持”、“土地整治,灌排到位”四方面措施做到“山水林田”协同修复,将“地质+生态”领域的关键治理技术运用到“自然恢复+工程治理+长效管理”之中。在进行矿山边坡生态修复过程中,面对矿区遗留问题复杂多样的情况,常山县综合考量植生袋+土工网技术、喷混植生生态绿化技术、锚杆+格构梁高陡边坡修复技术等多种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就坡治坡”地进行针对性治理。有效清理宕底台地的矿渣与落石,消除矿山边坡地质灾害隐患,改善矿区山体生态环境。


经过治理,常山县出境水质达到Ⅱ类以上标准,主要地表水体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图为辉埠镇后社片区矿山公园旁的一座水处理厂。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让居民喝上放心水是生态修复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常山县在综合生态修复过程中综合考虑碱性废水的影响范围、受影响村庄的发展规划和周边水体及环境的需求,对污水及碱性废水实现长效化、智能化处理排放。在治理修复过程中,通过“源头治理+收集处置”“工业技术+生态消纳”等方式,瞄准碱性水治理难题,实行“池长制”,每处碱性水水域由专人负责,全面加强日常巡查治理和定期维护,确保碱性水问题实现长效治理。同时,增设自动检测系统,实现生态消纳湖出水口点位水质稳定达标排放,目前,全县出境水质达到Ⅱ类以上标准,主要地表水体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常山县辉埠镇后社片区改造后的田地。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常山县辉埠镇生态治理过程中充分优化土地空间布局,整合资源进行全域规划设计和整治,开展矿山治理、宕底平整,然后配套道路、渠道、泵站、管道等田间基础设施,将废弃矿山宕底、废渣场地复垦为耕地,为实现集中连片建设需求,将相邻未利用坡地进行连片开发改造为耕地;对旱地进行防渗层回填,并完善灌溉与排水设施,改造为水田,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土地经过改造后,新增水田360亩,新增旱地690亩,旱改水150亩,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经营规模化,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

治理后的常山县辉埠镇蓝天白云已经成为常态。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过去的辉埠镇的天是矿尘土飞扬的灰色,而如今则是一望无边的蓝色。通过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环境空气优良率从2013年的87.6%上升到目前的100%,矿产企业关停计腾出能耗空间48万吨标煤,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119.7万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

常山县辉埠镇后社片区正在建设的矿山生态治理二期工程。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曾经的废弃矿山成为网红打卡的矿山公园,曾经的“泥水镇”变成了一座“生态城”。常山县借力生态修复,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生态修复之路,在谱写“两山故事”的同时,打造着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常山模式”。


【责任编辑:郑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