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琼海市嘉积镇礼都村,有一个称为“钵灶”的陶器作坊,工场周围杂草丛生,3间低矮工棚摇摇欲坠,几位六七十岁老人每天坚守这里制作陶器。
生产工具除了锄头铁铲和那个较有技术含量的转盘外,几乎全凭手和脚。制作陶器全靠体力,将粘土挑回加工场刨碎,用细沙与水踩踏和匀,然后用适量陶土在转盘上制成各种陶器坯料并铬上文字图案,放到阳光下晒干再入窑烧制就成。可能是附近盛产优质粘土的缘故,这个跨越几个世纪的作坊久盛不衰。
86岁的村民黎德祝是作坊的元老。他说,从清朝乾隆年间就有人在这里制作陶器,附近几处废弃的窑灶遗址可见一斑。上世纪50年代作坊收归公有,名叫上埇公社陶器厂,鼎盛时有60多名工人,生产土罐子、盆钵、土钵、风炉、小水缸等生产生活器具,产品不仅畅销琼海,还占领周边县乡市场。当时的陶器厂作为集体企业,工人享受国家粮油补贴,进厂一般是子接父班,其他人还不能随便进。
如今作坊的产品主要是市民祭祀祖先的器物,由于有了价廉物美的替代品,作坊市场越来越小,“钵灶”目前只有3名老人常在此工作,他们年龄都已60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