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看中国

【中国故事】春节记忆——乡村年集今夕变迁

支持←→键翻页 发布时间: 2015-02-0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伦晓璇

1986年,山东青岛,赶集的少年。在没有商场、超市的年代,大部分人都是靠大集来购买生活用品。赵国富 摄

1986年,山东青岛,赶集的少年。在没有商场、超市的年代,大部分人都是靠大集来购买生活用品。赵国富 摄

集市,是农村的一种传统贸易形式,起源于殷、周之际。它是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进行的。在我国南方称墟或场,中原以北称集。即农村中定期买卖货物的市场。集市日叫“逢集”,来集市进行交易称“上集”、“赶集”,到集上随便看看称“逛集”、“赶闲集”,赶集的人散去叫“散集”。它是以农历计算,通常五天一集。集市是一种民俗现象。  

    “赶大集”,是中国北方特有的一种民间商贸形式,历经数千年不衰。其中尤其年集最为红火,年集上大红的春联、灯笼、年画、香烛、干果、服装、被面、时令小吃,都是市民过年的必备品,到年集上吃上一次过年才有的小吃是众多孩子的新年愿望,到年集上剃个过年头是很多老人的传统习惯。

    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很多乡村大集正在逐步消失和减少。如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赶大集已经不是农民仅有的购货渠道,更像是几天一次的休闲方式,而赶年集更是农村过年必不可少的一个重头戏。这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的中国北方集市图片,真实记录了北方集市和年集的变迁,也希望能找回渐渐消失的年味。

1   2   3   4   5   下一页  


 
本网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权,详见产品付费下载。 购买请拨打 010-88828049 中国网图片库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