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云阳港务站码头拍摄用于固定趸船的锚索,因水位平稳、水流减缓,使用频率不足过去的10%,锚索上沾满了锈迹和泥斑。中国网图片库 饶国君摄影
三峡,这个万里长江上十分重要的一段,有人曾把它比作成年男人的腰,也有人把它叫作“中国龙”的身。昔日的千里峡江曾经是西南出川大通道,更是“万人同挤独木桥”唯一交通要塞,水上运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千百年来,舟楫穿梭、商家繁荣、啸声鼓角的长江三峡留下多少豪壮的故事与传说。
纤夫、轮渡、竹篙、信号台、绞滩船,这些演绎一段辉煌航运史的特殊符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并不陌生,短短30年,它们便随着三峡库区蓄水而绝迹,从青年一代的印象中抹去。而钢缆、锚索、拴船柱这些航行、停泊必不可少的“道具”,仍然依稀可见,但在航道的改善中使用频率越来越低,锈迹斑斑。透过这些始终沉默的“玩意儿”,窥见三峡航运的发展与变迁,看到冷落背后的革新与跨越!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三峡地处冲刷峡谷地带,山势险恶、水流湍急。在古人笔下有“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的名句。当然也有“千里江陵一日还”“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豪迈。三峡航运业也经历了竹排、木排、帆船、铁驳、机动船、滚装船、豪华游轮的渐进演变过程。上世纪70年代,还出现过放排、木船、机驳、客轮百舸争流的局面。那时候,三峡航运业正在酝酿一场剧烈的变革,相信许多人还没有忘记当时血与火的打拼。如今,三峡库区物流繁茂、巨轮穿梭,成为名符其实的“黄金水道”,货运总量自去年开始超过“铁老大”,取得霸主地位。“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的客运局势也被彻底打破。江轮早已跨入大动力、集装箱、GPS导航时代,随着高科技、强信息和快节奏的航运时代到来,古老的牵引办法和传统的管理模式正在被颠覆和重新洗牌,气象、水文、航道、港口广泛引入太阳能、自动化测控指示,到处都有千里眼和顺风耳,人力的作用和干预日见稀少。这些都得益于改革开放国家的强盛,得益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和江河水利的发展。
而今迈步从头越!当我们在品味光鲜和灿烂的同时,实在不该遗忘那些悲壮与酸辛。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动力!只有善于从苦难中吸取精神滋养的民族,才不会被短时的奢华与繁荣遮望眼,才能同心驱动历史的巨轮越走越稳、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