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作为人们日常基本的生活用品,自古便有各种工艺的伞流传在民间,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传统雨伞渐渐的消失。中国网 但唐文 摄
四川泸州分水油纸伞工艺历史久远,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国家“非遗”,沿用几百年传统手工制作的油纸伞,其制作工艺包括号竹、削伞架、裱伞面、上油、穿线等70多道工序,先选取质地坚硬而富有弹性的竹子,进行晒晾,通过锯筒、划线、刨节、刮青、钻孔、拼架、穿线、串联等工序制成伞胚,将石板印刷的传统图案裱上伞面,涂抹上天然桐油,用五色丝线穿插在伞骨之间,上手柄后即完成一把油纸伞。
据了解,作为经久耐用的中国传统雨具,油纸伞在我国使用历史已经1000多年。泸州市位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度带,雨水充足,竹木资源丰富,具有400多年的油纸伞生产制作历史。
泸州分水油纸伞的伞骨选用蜀南竹海等地海拔800米以上的深山老楠竹,韧性大、弹力强,并经防霉、防蛀等工序处理;伞面选用拉力强的特制手工棉纸,伞面手工精绘彩图,如花鸟、人物、山水、风景等,并在伞面刷上绿色环保的特制熟桐油,桐油伞具有极强的紫外线过滤功能,不论日晒雨淋,都不破裂、不褪色、不变形,经久耐用,生态环保。
据油纸伞第七代传承人毕原绅介绍,分水油纸伞已蜚声海内外,现在除了在全国各地销售外,还销往欧美国家和东南亚等地。2014年年产值迈过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