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新闻栏目

三成上座率尴尬了谁 京燕动车下月暂停运营[组图]

发布时间: 2015-01-23 14:01:59  |  来源: 中国网综合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杨佳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近日,从北京开往燕郊的“京燕通勤动车”在运行十余天后,上座率下滑几乎不满3成,不少车厢甚至一位旅客也没有。此前,1月12日D9022次列车第一次开通时,各个车厢几乎爆满,因此还有一些旅客无座。然而仅仅过了十余天,乘坐率几乎跌落谷底。对此,不少旅客表示,时间和价格成本是他们选择放弃乘坐动车的主要原因。图为晚高峰即将发车的“京燕通勤动车”。中新网记者金硕 摄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离不开交通一体化的率先突破和三地众多部门的积极协调。互联互通,不仅仅是多修几条路、多开通几条高铁线的问题。京燕动车的冷清,只是运输服务还不够协调的一个缩影

    朋友家住燕郊,工作在国贸。前段时间,京燕动车开通让她兴奋许久:终于不用一大早排着长龙挤公交了。尽管家门口有公交可以直达,但是每天为了抢个座位跟人挤来挤去的滋味实在不好受,有时候遇上天气或者路况不好,上班还会迟到。

    不过两天后,她又换回了公交:“动车虽然快,但早上6点40多就发车了,而从家到燕郊火车站没有公交车,打车的话成本又太高,如果是走过去,那得比以前还要早起很多分钟。”

    朋友的经历,恰恰在数字上得到了验证,从燕郊开往北京站的列车,有的上座率仅三成。

    为了在北京工作,燕郊有近30万人奔波于双城之间。京燕动车的开通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出行选择,这是值得肯定的。铁路部门挖掘现有运输能力,满足城际通勤族的现实需要,这是“铁老大”在市场化道路的摸索中,立足市场需求进行的积极尝试。

    然而几天之内,车厢由爆满到冷清,乘客从热情参与到不买账,除了时间因素,折射的更是相关配套设施缺乏、协调服务能力不足的尴尬。

    从地理位置看,燕郊火车站和几个大型社区之间缺乏公共交通相连接。如果要到火车站,通勤族只能步行或打车,增加了时间和金钱成本。这就需要当地交通部门进行合理规划,加强燕郊的地面接驳,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此外,硬件设施方面,燕郊火车站的进站需要取票检票,并不能直接刷卡或身份证,这些都增加了通勤族的时间成本。

    众所周知,交通的发展能带来区域间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离不开交通一体化的率先突破。现实中,不少断头公路和承担大运力的铁路线路的衔接,以及机场航线缺乏统筹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怎么突破?这需要各地站在整体和长远的角度考虑,打破各自为政的行政壁垒,找到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建立起利益共同体内的良性互动机制,才能真正推进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运输服务一体化进程。

    京燕动车的冷清,正是运输服务还不够协调的一个缩影。互联互通,不仅仅是多修几条路、多开通几条高铁线的问题,要真正做到运输服务一体化,将交通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必须要京津冀三地众多部门的齐心协力,积极调整。

    为保证春运,2月1日起,北京与燕郊间的三趟动车将暂停运行。春运结束后,京燕动车命运如何,尚未可知。但我们期待,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交通这一“大动脉”能够为要素自由流动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文字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孟思奇)

1   2   3   4   5   下一页  


 
2014年终策划——中国故事·我的2014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