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鲁克纳到拉赫玛尼诺夫费城交响献浪漫中晚期巨作 国家大剧院供图
从布鲁克纳到拉赫玛尼诺夫费城交响献浪漫中晚期巨作
在5月24日、26日的演出中,费城交响乐团将带来两场浪漫主义中后期的恢弘巨作,每部作品都各具特色,将带给观众一场过瘾的听觉冲击。24日的演出曲目包含三首欧洲作曲家的“大部头”。其中,西贝柳斯的《芬兰颂》作于1899年,被誉为芬兰的“第二国歌”,曾对芬兰民族解放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899年夏,处于沙俄统治下的芬兰人民不满于统治者的压迫和独裁政治,掀起了一场捍卫自由、维护宪法权利的运动,人们为了声援被迫相继停刊的报纸,发起了新闻记者募集资金的义演活动,在义演的一次晚会上,就演出了这部西贝柳斯以芬兰神话和历史主题而作的交响音诗《芬兰颂》。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891年,彼时18岁的年轻作曲家将这部作品献给了他的堂兄及老师亚历山大•西洛蒂。相比流行度极高的“拉二”和“拉三”,第一钢琴协奏曲被演奏的机会则少了许多,虽然这是作曲家踏足钢协领域的第一篇习作,但已全面展露了其抒情风格,旋律美妙动听,演奏也极具难度。钢琴家郎朗去年9月与加拿大国家交响乐团在渥太华成功完成了“拉一”的首演,此番与费城交响乐团首度合作这部作品,自然也受到中国观众的热切期待。而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则是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著名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里姆斯基曾经在沙皇海军中担任军官,因此漂泊四海,在中年时已有丰富的游历,这部交响组曲的灵感即是来自于他对于东方的神秘印象,音乐由阿拉伯东方画面和形象交替组成,有的是风俗趣闻,有的是大自然景色或爱情场面,有时充满炽热激情,有时则细腻温柔恰似一首抒情诗,可谓一部五彩斑斓的交响风情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