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网络媒体走转改】用速度换生命 风一样的院前急救男护士[组图]

发布时间: 2017-02-04 19:52:4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佟静  |  责任编辑: 杨佳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众和医院在接到急救患者后,宋立芃(中)和同事一起将患者抬上救护车。 中国网 佟静 摄影

 

中国网2月4日讯(记者 佟静)1月29日中午11点47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院前急救中心的电话铃声响起,调度员杜彩彩迅速接起电话,众和医院的一名有过脑梗和心梗的病史患者出现了发热症状,需要120救护车协助转院。出诊任务分配给护士宋立芃所在的救护车,正在休息室吃午饭的他急忙放下手中的筷子,跑步取出急诊箱,奔向停在急诊楼外的救护车。11点49分,救护车司机、医生、护士三人全部到位。距离接到120急救电话仅仅2分钟,救护车驶出了医院大门。

宋立芃告诉记者,“白天要求接到电话后3分钟内出诊,晚上是5分钟。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比要求时间更快,时间就是生命。”

12点26分,在将患者顺利送到急诊抢救室后,宋立芃回到了休息室,继续被出诊打断的午饭。碗里的面条已经凉透了,宋立芃拿来辣椒酱伴着吃。他笑着说,“午饭经常会被出诊打断,有时候一顿午饭要分三次吃,很正常。”而且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们习惯比正常时间提前半小时吃午饭,因为根据经验,很多急救电话都是在午饭时候打来,早点吃完更方便出诊。

今天是大年初二,院前急救中心的小伙子们一起定的拉面吃,热热闹闹的围坐在休息室桌子边,虽然只是一碗面条,但是大家在一起依旧感受到了过节的氛围。宋立芃说,他们有时候去医院的食堂,如果错过了午饭时间,就会像今天一样大家一起定外卖。

今年34岁的宋立芃,2008年从济宁医学院护理系毕业后就来到这里,已经在院前急救中心工作了9年。被问及是否喜欢护士这份职业,宋立芃笑着说,“干一行爱一行,只要踏踏实实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其实一开始很少有男孩子就是真正喜欢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职业,多是被动选择了这个职业。上学的时候一个系三四百人中只有四个男生,但是随着在这个平台中个人价值的不断体现和满足,让我们更加认可和热爱这个职业。”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院前急救中心的出诊护士们全是小伙子,护士长赵秋霞告诉记者,“男护士是院前急救中心的一大特色,他们平均年龄30岁。男护士有独特的优势,应急力,耐力,体力都比较突出。”目前,科室7名护士取得国家级专科护士认证,4名护士取得省级专科护士认证,而且科室每位员工必须掌握PTC、BLS、ACLS、APLS、EMLS等与国际相一致的技术要求。

急救医生因为工作风险大、工作环境复杂,同时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相对比较短缺。据赵秋霞介绍,目前急救中心的医生基本上是从济宁医学院选拔来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彭景新是院前急救的医生中工作最久的一位,今年是他在这里工作的第11年,每个工作日的早上6点08分,他会准时坐上公交车来医院上班。从2006年工作至今,彭景新已经是院前急救的“老前辈”了。彭景新告诉记者,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能够看到病人通过他们的治疗好转、转危为安,是他最大的欣慰。

作为院前急救中心的创建人员,赵秋霞如同这个年轻团队的大家长一样,在紧张的急救工作之中,营造出了家人一样融洽的氛围。在休息室一角的书桌上,摆放着一个日历,是科室每年定制的,印着大家的合照以及生活照。赵秋霞贴心的在日历上印上了每个人的生日。

赵秋霞告诉记者,2001年组建的院前急救中心,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壮大成了由52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精良团队,35岁以下青年人数46人,是一支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青年集体。2013年被授予“省级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院前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时刻准备着120急救任务,保证这条生命热线畅通无阻。用速度换生命,为了患者在第一时间获得抢救,365天,他们风雨无阻; 24小时,他们都如风一样在奔跑。宋立芃告诉记者,“作为院前急救护士,高度警觉和快节奏的工作是常态,但是只要大家认可和理解,为了病人的健康,再苦再累也值得。”

1   2   3   4   5   下一页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