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于德志:整合资源,创新制度着力打造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图]

发布时间: 2017-03-08 09:08:35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杨楠  |  责任编辑: 杨楠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安徽省医改办主任、省卫生计生委主任于德志 

2015年,安徽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以后,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构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作为农业人口大省,安徽县域医疗资源相对短缺,“村级不稳、乡级不活、县级不强”,就医失序现象客观存在,30%的县外就诊病人消费55%的县域医保资金。综合考虑基层医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先后进行,原有三级网保障功能已经打破,新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县、乡、村三级协同性不够,同时面对城镇化、老龄化、慢性病上升的新形势,安徽提出打造“整合型医疗服务系统”——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通过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推进分级诊疗,加强医防融合,为县域群众提供预防—治疗—康复,覆盖全生命周期、连续、协同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力争把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落到实处。

一、整合资源,构建县域内纵向分工合作,横向互补和竞争的新型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在尊重意愿、双向选择基础上,由县级医院牵头,联合乡镇、村级医疗机构,组建2-3个县域医共体,负责向辖区内居民提供门诊和住院医疗卫生服务。医共体内统一资源调配、统一成本核算、统一绩效考核、统一资金分配,形成医共体内纵向合作、医共体间横向互补和竞争的高效运行机制。县级医院与中心卫生院检验、影像、心电、脑电、病理等诊断中心实现互联互通,大型设备统一管理、共同使用。

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全面取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医疗收入扣除运行成本后主要用于人员分配。开展乡镇卫生院绩效分配创新管理,绩效分配与服务数量和质量挂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同时按照“县管乡用、适时轮换”的原则,解决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才短缺问题。

2015年,全省选择15个县启动县域医共体试点,2016年,新增25个县开展试点。全省74个县,试点县已占54%。目前,40个试点县共组建共同体89个,服务人口涵盖县域全体居民。

二、医保联动,促进紧密合作,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新机制

医共体实行新农合资金按人头总额预算,超支不补,结余留用。新农合按不超过当年筹资总额提取风险基金后的95%作总预算,并将总预算转换成参合人头费(对应辖区每个参合居民)交由医共体包干,负责承担辖区居民当年门诊和住院服务的直接提供、必要的转诊以及医保补偿方案规定的费用报销。县外住院病人(含大病保险享受者)的报销也从总预算中支付。对“县域医共体”之外的县内其他定点医疗机构收治的医保病人,由医共体牵头单位以“购买服务”方式与之结算。医共体内大力推行按病种付费。目前,已有200多组(含672个单病种)实行按病种付费,占出院病人总数30%以上。同时,加强住院“次均三费”(药品费、检查费、材料费)监管,严格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

医保结余资金实行奖励分配。奖励资金由医共体成员单位按照6:3:1比例在县乡村级分配。成员单位具体奖励份额与县级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兑现。

通过医保联动,构建了医共体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倒逼医共体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县域救治率。医共体牵头县级医院主动帮扶乡镇、村医疗机构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已经呈现县外病人回流县内、县级医院常见病和慢性病向乡镇卫生院转移的良好态势。同时,外流的病人越少、下转的病人越多,节约的医保资金就越多,医共体合理自主支配的资金就越多,用作奖励的基金就越多,充分调动了医共体全体成员的积极性。

三、明确功能,落实协同服务,形成合理就医新秩序

严格功能定位。县级医院、中心卫生院功能定位主要以住院为主,“守”住院,一般疾病住院尽量不出县,只有县级医院诊治不了的病才外转。一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主要以门诊为主,“守”门诊,一般门诊疾病尽量不到县级以上医院就诊。

明确服务范围。列出县级医院“100+N”种疾病清单,乡镇卫生院“50+N”种常见病、多发病清单,100种、50种疾病必须保证能够收、能够治,不得推诿,N种疾病在上级医院或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指导帮助下尽量收治。

开展签约服务。遴选合格乡村医生承担签约服务,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团队采取划片包村等方式,为村医签约服务提供技能培训和技术支持,医共体牵头县级医院临床专家帮助和指导村医实现有效履约。在村医缺乏资质和能力、村医数量少的行政村,由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团队承担签约服务。通过约定服务、长期负责的方式,做好慢性病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和“医保基金守门人”的重要作用。

精准双向转诊。向上:县级医院门诊专家号提前向乡镇卫生院开放,并打通住院病人绿色转诊通道;向下:病人在县级医院诊治完成且病情平稳后,转至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原主治医生跟踪指导后续诊治。对遵守基层首诊、逐级转诊的签约服务对象适当提高新农合报销待遇。

四、保证质量,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加强对口帮扶。县级医院联合编写诊疗规范和转诊标准,开展对口培训,定期检查乡村医疗机构诊疗规范执行情况。牵头县级医院医师与乡镇卫生院医师、村医结成“1+1+1”对子,通过建立官方微信群等形式,“师徒全上线、互动全天候”,实现牵头县级医院医师对乡村两级医务人员的在线实时指导。同时派出技术骨干到乡镇卫生院任职,专业人员定期现场帮扶指导。每年免费为村医举办不少于两期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预防诊治培训班,免费组织村医脱产进修实用专项技术等。

推进临床路径。2015年成立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指导中心,对各县级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季度督查,保证了医疗质量,减轻了病人负担。村卫生室实行门诊标准处方集、开展一体机项目,在乡镇卫生院开展“三评比三促进”。

五、医防融合,从治病转向防治结合,体现健康管理新理念

2016年开始探索医、防深度融合。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与新农合医保资金“打捆”委托医共体统一管理,组织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通力合作,医防联动、医保激励、打通慢性病用药目录,降低住院率,结余医保资金由医共体和公共卫生机构共同分享,形成医、防“同向激励”机制。试点中,明确县疾控中心、县新农合管理中心、县级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职责和任务,做到分工明确、密切协作,指标关联,利益共享。

阜南县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分别按每人口7.5元、5元作为高血压、糖尿病专项防治经费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补偿。测算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就诊人群医保基金人均支付水平,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年初将基金预算到各相关医共体,作为全程管理资金,按照新农合补偿方案规定报销,超支原则不补,结余团队留用。目前,该县初步建立了高血压、糖尿病持续健康服务管理新模式。

通过试点,整合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提高了服务能力;促进新农合制度从“医疗保险”向“健康保险”转型;促使县域医疗机构实现从“治病挣钱”的运行机制向“防病省钱”、医防结合、维护居民健康转变,形成健康服务管理新模式。医共体的理念与“健康中国”战略方向完全一致,将有力助推“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