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科技助推中国海洋探索走向纵深[组图]

发布时间: 2017-06-09 07:33:34  |  来源: 新华社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杨佳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海斗”号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在西太平洋进行下潜实验(2016年7月18日摄)。在此次科考中,中国自主研制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最大潜深达10767米,使中国成为继日、美两国之后第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装备水平提升,中国海洋探测能力不断提高,逐步走向深海、远海,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的海洋探索横贯大洋东西、远达南北极地、深入世界最深海沟,为国家开展海洋环境的预测、预报,防灾减灾,以及深远海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新华社发(沈阳自动化所提供)

 

深网:“现场直播”海底世界的新闻

自古以来,人类观察海洋的方式,是从海面或空中俯视海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在海底布设观测网,从海底仰视海洋。

然而,在波涛汹涌、瞬息万变的海面上,这一设想实施起来谈何容易?

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3年多来先后组织多个航次在热带西太平洋成功收放潜标73套次,建成了由16套深海潜标组成的我国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并实现稳定运行,在西太平洋代表性海域最深观测深度达5093米,获取了连续3年的温度、盐度和洋流等数据。

在2016年航次中,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又攻克了潜标数据长时间实时传输的世界性难题,实现了深海数据的“现场直播”。

在海底建设观测网,就像一双双安装在海底的“眼睛”,被称为继地面与海面观测、空中遥感观测之后,人类在海底建立的第三个地球科学观测平台。

日前,我国海洋领域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已被正式批复立项,建设周期5年,总投资逾21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总体水平国际一流、综合指标国际先进的海底科学观测研究设施。

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说,我国深海研究的起步比许多国家都晚,深海科技与国际前沿的差距也比许多领域都大。积极开展海底科学观测网的建设,对早日实现建设海洋科技强国的梦想意义重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