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鹿特丹爱乐乐团再度登台国家大剧院 动情加演《菊花台》[组图]

发布时间: 2017-06-12 14:52:00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刘桢珂  |  责任编辑: 刘桢珂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荷兰鹿特丹爱乐乐团第三度登台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国家大剧院供图 王小京摄影

中国网讯 69日,享誉世界的荷兰鹿特丹爱乐乐团第三度登台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携手德国指挥家大卫·阿夫哈姆与小提琴家陈锐,以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马勒第一交响曲,带给北京观众一场难忘的交响盛宴。

 鹿特丹爱乐乐团曾于2008年与2013年两度莅临国家大剧院,作为一支欧洲顶级乐团,乐团每次到来都不负众望,除大方奉上一系列“大部头”外,还会邀请当代古典乐坛备受关注的独奏家加盟。鹿特丹爱乐首席指挥雅尼克·涅杰-瑟贡介绍说:“乐团在选择合作者方面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邀请世界顶级演奏家,二是寻求最具天赋的音乐家合作。当然,这肯定要冒一定的风险,但是乐团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在挑选年轻艺术家方面的独到眼光。”69日晚与乐团携手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的,是2009年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和2008年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头奖得主陈锐。《华盛顿邮报》赞誉陈锐的琴声“仿佛人声在歌唱”。当晚,观众则在现场感受到了陈锐的精湛技艺与深刻的音乐感悟力。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通常被视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乐曲既有浓郁的匈牙利民间音乐风情,也兼具古典主义的严谨与浪漫主义的激情。值得一提的是,陈锐所使用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1715约阿希姆”曾被19世纪匈牙利小提琴大师约瑟夫·约阿希姆所持有,而这首作品也正是勃拉姆斯当年提献给约阿希姆的杰作,此番“琴曲合一”更显意义非凡。在第一乐章中,陈锐便以甜美抒情的琴音勾勒出旖旎的田园风光,主奏小提琴与乐队之间的协奏仿佛让旋律也有了呼吸,时而宁和悠长,时而热情急促,而在柔板乐章中,陈锐更是尽展小提琴的歌唱性,伴随弓弦之间的游走,一幅色调淡雅的油画渐渐晕染开来。终乐章中,小提琴与乐队的气势全开,轻快抒情中又不乏精神抖擞,陈锐流畅的演绎赋予旋律以饱满力量,也让观众为之振奋。在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中,陈锐四次谢幕,并加演了伊萨伊第四号小提琴奏鸣曲的末乐章以及巴赫的加沃特回旋曲。

 下半场的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提坦”则充分展现了鹿特丹爱乐乐团的雄厚实力。乐团近年潜心钻研马勒交响乐,20168月在琉森音乐节就上演了难度极高的马勒《第十交响曲》。当晚的“马勒一”则是作曲家亲自指挥演奏最多的一部交响乐,也同样为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中的观众所深爱——从阿巴多指挥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到夏依指挥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再到艾森巴赫指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每次“马勒一”的上演,无疑都是一场难忘的音乐享受。当晚,鹿特丹爱乐乐团在德国指挥家大卫·阿夫哈姆执棒下的演绎则再次令观众回味无穷。阿夫哈姆曾师从荷兰指挥大师伯纳德·海丁克,而他也将细腻敏锐的乐思注入作品之中。乐团首先以不同声部的乐器营造出大地春日复苏的场景,静谧朦胧中交织出怡人优美的旋律,乐章结尾处的乐队全奏则以清晰的声部层次感构建出一派狂欢景象。在第二乐章的精神抖擞、昂首阔步中,乐队奏出的圆舞曲段落轻快动人,在著名的“葬礼进行曲”中,乐队则以沉稳深入的刻画,传递出旋律背后诸多复杂的情绪。不论是定音鼓、双簧管还是低音提琴,各种乐器的此消彼长也赋予这幅“特殊”的葬礼画面以光怪陆离的色彩。而末乐章则带来整场音乐会最强大的震撼,在交织着高亢嘹亮的铜管声中,乐团全力“冲刺”,带领观众共同登上辉煌灿烂的音乐顶峰。最后,全场观众起立鼓掌,乐团又特别加演了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菊花台》。

据悉,610日,鹿特丹爱乐乐团还将在大卫·阿夫哈姆的执棒下,携手小提琴家陈锐带来根据威廉·杰思同名歌剧改编的组曲《紫禁城的故事》、安东尼·拉洛D小调《西班牙交响曲》以及柴科夫斯基E大调第五交响曲的精彩演绎。      

1   2   3   4   下一页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