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影响群众,官兵露宿房前屋后。
翻看这一幅幅泛黄的历史图片,在时间深处重温往事,我们收获更加清醒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武装之所以能够越抗越强、越战越大,根本就在于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坚持的是全民抗战的路线,实行的是人民战争的战略。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血与火的抗战征途上,军民共同培育出患难与共的鱼水亲情。
1937年11月,聂荣臻率领3000余人的武装,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这里,一个名词诞生了——子弟兵。
“子弟兵”生动诠释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新型军民关系,很快家喻户晓,越叫越响。
从1937年9月至11月,八路军对日军作战100余次,歼敌11000余人。八路军、新四军打鬼子、除汉奸、消灭日伪政权,使饱受日伪残害压榨、散兵土匪侵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敌后人民,重见了天日。他们拍手称快,奔走相告,称赞八路军、新四军是自己的军队。
1942年11月23日至24日,日军对胶东半岛的马石山区展开“拉网扫荡”。胶东军区十七团七连被围,生死面前,战士们大义凛然。二营营长孙涛说:“我们是人民子弟兵啊!今天晚上如果我们只顾自己突围,置群众的生死于不顾,即便我们活着出去,有何面目再见胶东父老?”在掩护群众突围中,除4名战士外,七连官兵全部牺牲。
“人民子弟兵”是抗日根据地父老乡亲的依靠,彰显了人民军队誓死为人民而战的血红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