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国,离不开工匠精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颜开代表今天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一字一顿地说。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颜开所在的江苏代表团,分组审议中几度热议工匠精神,并提到了央视节目《大国工匠》中的8位“大匠”。
这让他“开心且自豪”。因为,702研究所的职工顾秋亮跻身其中。
“‘蛟龙号’是一个人命关天的工程。7000米的深海,压力有700个大气压,对密封性要求极高。一个针头大小的缺陷,都可能导致艇毁人亡。”颜开代表郑重地对《工人日报》记者说,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成功,离不开以顾秋亮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工匠。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委员同样感到自豪。该公司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也是《大国工匠》节目中的主角。
航空工业要的是精细活,大飞机的零件加工精度要求达到十分之一毫米级,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的三分之一。在过去的35年中,胡双钱加工了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制造大飞机,离不开像老胡这样的‘大国工匠’。”吴光辉委员说。
如今的中国,正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这,需要“大匠”,更需“匠心”。
“整个‘蛟龙号’团队的工人,从设计、安装到调试、检验,每个步骤都要做到极致才能确保安全可靠。”颜开代表说,这不仅需要一大批优秀工匠,更需要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传承。
工匠精神究竟是什么?政府工作报告中,与之匹配的关键词是“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就是对产品锲而不舍地追求极致。”宁波港集团原董事长李令红代表认为,工匠精神意味着一丝不苟地确保质量,持续不断地完善工艺设计、生产流程。
而在吴光辉这位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看来,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追求,更体现在不断吸收前沿技术、创造新成果上。
有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作为制造业大国,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世界第一。但在世界品牌百强中,中国只有华为、联想两个品牌入围。
代表委员指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工匠精神,抓住了产业要害,也是为了改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的现状。
“怎样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档次?这就要有技能人才。但光有技能人才还不够,一定要有工匠精神。”科技界委员王向朝说。
3月2日抵达北京当天,他便提交了一份关于弘扬工匠精神的提案。他经过调研发现:“目前社会比较浮躁,缺乏工匠精神。有些人梦想一夜暴富,有些企业追求眼前利润、‘抄一把就走’。”
这种缺失,让代表委员深感忧虑。
有委员提醒,我们历史上其实并不缺乏工匠精神。如今,需要的是“匠心归来”,重塑工匠精神。
“要让工匠精神深深地、深深地植根中国经济。”颜开代表说。(记者 沈刚 邓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