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戏剧梦之队再度到访国家大剧院,柏林邵宾纳剧院《人民公敌》9月精彩上演。国家大剧院供图
易卜生代表名作《人民公敌》
在诚实与盲从之间直面惨淡社会现实
挪威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1828年-1906年)是可以位列于莎士比亚、莫里哀之后的近代戏剧大师。他一生创作20余部作品,其中以《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为代表的“社会问题剧”在19世纪下半叶震动欧洲社会,成为思想领域争论的焦点。1882年,在继《玩偶之家》《群鬼》两部提倡女性解放的“家庭悲剧”被搬演之后,易卜生成为欧洲保守派的攻击对象,有人诋毁他是“人民公敌”,易卜生于是写下《人民公敌》这出戏,作为对敌人的反击。该剧以挪威海滨小镇温泉浴场的医生斯多芒克为主人公,讲述了斯多芒克在发现浴场水源和饮用水源被污染之后,意欲披露此事,却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其当市长的哥哥和民众的强烈反对,最终,斯多芒克以一己之力与良知、欲望和民意展开博弈。
作为易卜生四大“社会问题剧”的最后一部代表作,《人民公敌》以强烈的外在冲突、光辉的人物形象,成为此系列的巅峰之作。作品揭示着资本主义社会下,人们在利益面前的荒诞无稽,更兼具高度的现代性思考——在极度商业化的社会里,事件的真相到底能有多透明?谎言与真相、诚实与盲从并行的现实世界里,人们又该如何“成为自己”?易卜生没有直接回答,但斯多芒克却给了我们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公敌》还影响着近代中国文学的创作。1907年,易卜生的作品从国外译介到中国。“五四”时期,提倡以“写实主义”推行的戏剧改良正是受易卜生戏剧的影响。而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的《狂人日记》更是与《人民公敌》在思想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被誉为“中国版的《人民公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