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汪清县“小木耳”作“大文章” 完整产业链铺就脱贫路[组图]

发布时间: 2019-07-07 09:51:0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董宁 | 责任编辑: 李佳

长白山北麓汪清县,成片的木耳蓝白色菌包基地在连绵的青山环绕下,像是一条宽阔的长河。该县黑木耳专业镇达到5个、种植村121个,百万袋以上村65个,栽培总量达到6.5亿袋,产量3.5万吨,产值34亿元。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影

中国网讯(记者 董宁)近日,记者跟随“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中央网络媒体行走进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近年来,该县凭借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木耳产业,形成了集菌种研发、菌包生产、基地建设、产品加工、物流配货和废弃料治理等为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链条,铺设了一条康庄的脱贫之路。

汪清县位于吉林省东部,幅员面积9016平方公里,是吉林省区域面积第二大县,也是吉林省深度贫困县,但是该县处长白山林区,属典型的冷凉气候,昼夜温差大,空气湿润,生产出来的黑木耳胶质厚、有弹性,且森林覆盖率达到88.79%,为黑木耳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全县近4万人从事木耳采摘等相关产业,占全县有劳动能力农业人口的52.6%。黑木耳专业镇达到5个、种植村121个,百万袋以上村65个,栽培总量达到6.5亿袋,产量3.5万吨,产值34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黑木耳原产地,黑木耳已经发展成为“多镇一品”“数村一业”的富民产业。

汪清县口山村农妇邢颗华丈夫早逝,家庭劳力不足,除务农外无其余经济来源。今年她在政府的扶持下种植了4万颗木耳菌袋,如今正是春木耳收获季节,邢颗华告诉记者,今年木耳收成不错,有希望获益三万元。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影

在汪清县的木耳收获季节,成片的木耳产业吸引了大批周边县区甚至延边州外的劳动力前来工作,这些戴着遮阳帽和面罩的“耳农”们按小时计报酬,每人每天可获得上百元收入。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影

汪清黑木耳主要菌种是采自长白山原始森林中的野生黑木耳菌种,经过驯化、培养、提纯后确定的优势菌种,采用液体菌生产菌包技术,以中国农科院、吉林农大、延边农科院等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实施战略合作,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形成了集菌种研发、菌包生产、基地种植、产品加工、物流配货、废弃料治理等为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链条。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影

要想生产质量好、产量高、让客户吃的放心的木耳,菌包是源头。汪清县近年来新建改造标准化菌包厂33家,使全县标准化菌包厂达到52家,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菌包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提高木耳的经济价值。目前,全县菌包厂可提供稳定务工岗位约2800个,带动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及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子女就业,让农民冬闲变冬忙,实现稳定增收。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影

在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木耳告别了“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实现了从培育、种植、采摘、晾晒、分选、包装等全流程的智能化管控,进一步实现了汪清木耳的质量、档次升级。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影

为了进一步在国内打响当地黑木耳的品牌,提高当地农户种植积极性。2017年8月,汪清县成立吉林汪清北耳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年产2500吨精装黑木耳生产线。据介绍,该公司一年可从农户和菌包厂收购2000吨晒干的黑木耳,然后经过除尘、除金属颗粒、微波杀菌等十多道工序,进行包装后发往全国各地。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影

近年来,汪清县逐步拥有了10家农业产业化省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生产黑木耳干品、压缩块、木耳酱、木耳超微粉等10多种加工产品。保障了木耳种植户的销售和利润,也为周边带来大量就业岗位。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影

今年年初,汪清县建成了吉林省黑木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并于2019年6月18日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该中心是吉林省内唯一建立单项黑木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的专业实验室。能够更有效地推进黑木耳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更方便对黑木耳产品质量进行管控和安全监管,同时为黑木耳产品生产企业提供专业、准确的检验数据,为黑木耳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进一步为相关生产企业提供更系统、权威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撑。 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影

木耳种植虽然大幅提高了汪清县经济收益,但每年残留的大量木耳菌渣和废弃菌袋带来的环境污染也不容小觑,仅该县天桥岭镇每年就会产生2.5亿废弃菌袋。2016年5月成立的环垦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汪清县这条清晰完整的木耳产业链的闭合端。该公司可以将废弃的木耳菌袋通过分离、降解,把垃圾变废为宝,废弃的塑料袋被加工成塑料颗粒,废弃的菌渣被生产为生物菌肥,产生的污水处理为可灌溉的中水,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图为废弃菌袋剥袋分离前后。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影

由废弃的菌渣被生产而成的生物菌肥,在全国市场供不应求,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可持续发展。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影

在汪清县口山村记者看到,该村已由2008年的十几户木耳栽培户,生产量20万袋,产量2.2万斤,产值33万元,发展到栽培户60户,栽培量550万袋,产量55万斤,产值16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仅木耳一项就达到8300元。现已形成了以口山村为中心,将沿线的天桥岭村、桃源村、鹿圈子村构建成了一条规模为1000万袋的木耳经济带。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影

在汪清县绘制的木耳致富蓝图中,接下来该县还将再新建14个黑木耳农场,打造“园中园”“区中园”“一区多园”发展模式,通过园区建设,带动散种农户在园区内连片种植,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种植管理;通过能人带农户、先富带后富、老户带新户,提高产出成功率,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带动有劳动能力农户在园区内务工采摘,实现全民参与、全民增收。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影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