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追梦人】海拔3300米兵站承父遗志 一家两代三人守卫川藏线

发布时间: 2019-08-27 11:05:12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董宁 | 责任编辑: 李佳

新都桥兵站站长马智辉不曾想到,军校毕业后,他会分配到西藏军区川藏兵站部甘孜大站工作,这是他父亲20年前服役的单位,这条川藏线,也是他父亲牺牲前多次往返和守护的地方。为继承父亲遗志,马智辉和哥哥马敏双双顺利考入军校,并都分配到川藏线沿线工作。
 

新都桥兵站站长马智辉不曾想到,军校毕业后,他会分配到西藏军区川藏兵站部甘孜大站工作,这是他父亲20年前服役的单位,这条川藏线,也是他父亲牺牲前多次往返和守护的地方。为继承父亲遗志,马智辉和哥哥马敏双双顺利考入军校,并都分配到川藏线沿线工作。“除了参军,我没想过干别的。” 马智辉说。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这张照片是马智辉父亲马柯长生前拍摄的全家福,1987年3月12日,马柯长在执行任务途经飞仙关的时候,天黑雪大,马柯长驾驶的车辆坠入山谷,英勇牺牲。当时马智辉才5岁,哥哥马敏只有8岁。(马智辉供图)

在部队的帮助下,马智辉母亲陈格兰艰苦地将两个孩子养大,并双双送入了军营。马智辉所驻守的新都桥兵站作为川藏线上的一个重镇,是由川入藏的必经之地,也是川藏公路南线和北线的分道口。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兵站的职责主要是为入藏出藏部队提供食宿、油料等后勤保障。作为只有十几个人的营级单位,兵站的地位既特别又重要。兵站官兵的武器不是枪械,而是手里的菜刀和炒勺,他们的战场,就是厨房和灶台。马智辉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领大家坚守兵站,保证过往的官兵吃得香,睡得好。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新都桥兵站厨房,老兵杨维在对新兵钟杰和周星进行烹饪指导,马智辉告诉记者,一些新兵刚来到兵站,会有一些失落,“他们以前对军人有误区,以为全部是操枪弄炮,过来一看锅碗瓢盆,觉得差距很大。觉得不应该是当兵的人干的事,不服从管理。就要通过我们言传身教,主要讲清楚兵站干什么、意义在什么地方,不能小看这三尺灶台。这三尺灶台要保障几百乃至上千人的餐食。”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老兵杨维说,经历过几次重要的部队保障任务,才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自身岗位的重要,“岗位不分高低贵贱,部队不分轻松困难。不是每一个军人都能去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但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庄严地接受着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让上战场的战士们吃得香睡得好,也非常重要。”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供应几百上千人的可口饭菜,是兵站官兵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马智辉介绍,“在一次接待保障任务过程中,保障人员达到近2000人,我们需要制作近2000人的主食和菜品,兵站仅以1:100的比例进行保障,由于兵站人员较少,干部、战士全部参与,我们从上午10点一直开始做主食到下午4点,6个小时才做出近2000人的主食。配菜要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配到下午4点。紧跟着保障完之后,还要接着8点开始制作近2000人第二天的早餐,按照我们的定量标准,每人以3个馒头计算,制作5000多个馒头,也就是说我们的战士们要连轴转,没有休息时间。从晚上8点坚持到第二天早上8点,保障完过往部队以后才能进行休息。”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如何在保障过往官兵吃得饱的基础上,在有限的伙食标准上,让官兵吃的香,吃的好,是川藏线上各兵站官兵钻研的重点。据了解,甘孜大站下属十几个兵站,每一个兵站都有自己拿手的特色菜。新都桥的特色菜叫“沸腾元宝”,是在水煮肉片的基础上加入抄手,即丰富了菜品的原料和色彩,还让口感有进一步的提升,抄手缓解了水煮肉片的麻辣和油腻,还能更好的保温,受到了过往官兵的欢迎。马智辉回忆,这个菜品的发明来源于一次机缘巧合,在一次接待任务中,镇上的菜不够,无奈下只好找了冰箱里剩余的一些抄手垫底,没想到歪打正着,成就了一道新都桥兵站的名菜。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除了在厨房做饭,野外生存训练也必不可少,在野外炊事灶构筑是兵站官兵训练的基本科目,和普通野外炊事灶构筑不同,军事野外炊事灶构筑不仅要保证烧火做饭,还要注意隐蔽,构筑好烟道走向和伪装。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虽然新都桥因为风光秀丽拥有“摄影师天堂”的美誉,但是海拔3300米,早晚温差大,气候多变,条件艰苦。马智辉说,“年头长的老兵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病,除此之外,孤独是我们最大的敌人,驻守兵站,每天除了战友,就剩下远处山坡上吃草的牦牛。”四级士官张元力在此驻守多年,患有严重的痛风,一次探亲回家,他带来了家里的信鸽饲养。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每天晚上,马智辉都会和家人视频聊天一阵子,马智辉的妻子在康定工作,曾经也是一名解放军,马智辉的儿子跟着奶奶在雅安读书,一家三口三地分居,虽然都在川藏线上,却终究是见少离多。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如果说继承父志,保家卫国让马智辉问心无愧,那对于妻儿,马智辉终究是心怀歉意。2011年12月,马智辉的妻子身怀六甲,临盆在即,马智辉休假回家陪产。可是就在预产期的前两天,他接到了返回部队执行紧急任务的命令,为了让马智辉临走前看到宝宝出生,妻子做出了剖腹产的决定。最终,马智辉第二天看了一眼刚出生的宝宝,就匆忙的和妻儿告别,赶回部队。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新都桥兵站的前后,都是连绵的青山,和新都桥小镇有两公里的距离。今年新都桥兵站接到了搬迁的命令,“兵站从来都是从艰苦的地方搬到更艰苦的地方,如果一个地方交通便利了,条件改善了,也就不需要兵站了。” 马智辉告诉记者,“新都桥兵站从无到有,我们全体官兵一点一点把这里建立起来,逐步整改,刚有点样子了,却又到了离开的时候。”这是兵站人的无奈,也是兵站人的骄傲。 “艰险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是他们信奉的川藏线精神。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