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本无路,人走的多了就有了路。由此,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鲁迅先生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比作勇士的赞叹和佩服。
在广袤的京津冀大地万里铁路线上,就有一帮这样特殊且堪称勇士的人。他们曾经不隶属于任何一个班组,常年行走在远离站段车间的线路上,实施单独作战;他们整天与机车为伍,甚至在火车头上搭床铺、生火做饭,吃住在机车上,堪称火车司机中的绝对“另类”。从铁路六次大提速到中国进入高铁新时代,每一条旧线的改造升级、每一条新线、每一座新站的开通运营,他们始终是第一个拉响汽笛且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
他们,就是被众多“铁粉”亲切地称为 “铁路出租车”的驾驶员们。全称: 北京供电大修段租用丰台机务段内燃机车火车司机。他们的任务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单调的不能再单调,就是负责牵引长钢轨轨道车到达施工地点,卸新轨、收旧轨,仅此而已。
“铁路出租车”成立于1987年,正值铁路大发展,线路大提质升级,列车速度开始不断提档加速的的前夕。班组成立30多年来,直接参与了京津冀区域内几乎每条既有线路更换长钢轨升级换代和新线、新站所需长钢轨的运输保障任务,机车也经历两次换型,由最初的一台逐步增加至三台。
他们与大众熟知的在固定线路、固定列车、甚至都有固定作息时间的火车司机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做行走的线路永远充满未知,作业时间按周计算, 人歇车不歇,换班上岗的地方有时在百里之外,有时在荒野深山,有时候甚至根本找不到公路,还需要跋山涉水,“不在路上,就在寻找追赶机车的路上”。现任司机长王鹏飞,这样形容他和战友们的工作状态。
特殊的作业性质、特殊的工作环境、特殊的班组构成。这就要求所有的班组成员个个都必须是身兼数职的行家里手。家常厨艺自然不必说,常年在外吃住在车上,每个人没有一两手绝活,在班组绝对没有好人缘;机车常年在外,远离保障维修基地,机车的保养维护甚至修理自然个个门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司机长、安全员、质量员、工具员、宣传员、核算员,大伙各司其职、落实作业标准和规章谁也不走样。班组现有成员22人,平均年龄45岁,可以说都是清一色久经考验经验丰富的老司机,特别是其中有12人都是退伍军人,尤其是在新线新站牵引运输,信号通讯甚至线路设备都还没有安装调试到位的时候,在这里行车不仅要胆大更需要心细,既要有敢于“亮剑”精神,更需要临时应变处置化解危机的能力和手段。十多年的安全运行记录,始终在保持并延续。
机车常年作业的地方,几乎都是尘土飞扬的施工作业现场,机车有限而狭窄的空间,工具材料、办公用具、材米油盐啥都不能少,但都始终被码放的整整齐齐、规规矩矩。特别是驾驶室内的床铺,绝对标准横平竖直的豆腐块被褥,一登上机车就让人眼前一亮赏心悦目。
在这里水是最金贵的,一点都不能浪费。司机长王鹏飞在家里都是连扫把都懒得动的人,但只要一上机车就闲不住,擦擦抹抹、机车内外始终打扫的一尘不染。做饭洗脸剩下的水,用来勤洗打扫机车。没办法,有时候十天半个月找不到上水的地方。特别是夏天,太阳的酷晒、内燃机散发的高温,整个机车内就是一个大火炉,一天下来每个人都像从河里捞出来一样,洗澡更最奢侈的事,好在这时候携带的大水桶中的水,温度都已经接近四五十度,简单擦洗都无需加温还烫手。再苦也有乐趣。晚上没事数星星、看银河;有时在深山小站停靠,偶尔还能看到山鸡、野獾、野猪之类小动物来参观的“游客”。
“北京丰台站就是我们拉来的”。说到兴奋处,司机长王鹏飞激动又自豪。丰台站开通前夕,也是北京地区疫情最紧张防控最严密的时候。那时除了钢轨、一些急需建筑材料、甚至施工人员的生活物质都是他们拉来的。因为,他们是能唯一进出丰台站的交通工具和生产生活物质保障线。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当他们的到来,汽笛唤起了多少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当他们离开,一个新的新时代、一座新的地标已经到来并屹立,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汽笛再次响起,就是他们将蓝图转化成现实,书写在京华大地上的新轨迹。
(文:李溢春 韩艾呈 图:邢子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