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古村两届人大代表致富路上“接力赛”[组图]

发布时间: 2023-03-06 13:24:52 | 来源: 今日中国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杨楠

  坐落于悬崖峭壁上的古路村 图/李依凡

2月24日一早,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古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望春便前往村委会,启程赴北京参加两会前,他再一次集中听取党员干部群众的建议。郑望春从家到村委会来回一趟需要三个小时,这段路是从悬崖峭壁上凿出的长约五公里、垂直高度近1000米的“Z”字型骡马道,因为路宽只有一米,加之坡陡,行走起来吃劲费力。

古路村位于四川省汉源县永利乡大渡河大峡谷入口的绝壁上,因早年村民出行全靠攀爬直上直下的藤梯,被外界被称为 “天梯上的村庄”“悬崖上的村庄”。

  村民们在崖壁上开凿出的骡马道 图/李依凡

古路村是距离汉源县城最远的彝族村落,村里有680口人。为解决群众出行困难的问题,2003年,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民们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这条“Z”字形阶梯山路,打通了与外界的联系;2016年,当地政府投入2400多万元,开始修建760米长的索道;2018年索道正式开通,彻底结束了古路村与世隔绝的历史,并成为网红旅游打卡地。这一年,古路村成功脱贫,乡村旅游铺开致富路。

两位代表的接力赛

十年前,时任古路村党支部书记的骆云莲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她的带领下,十年间,古路村驾起了索道,村民的出行时间由三小时缩短为三分钟。一路通带来百业兴,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彝族老乡房前屋后的山坡上种满了花椒、核桃。“来古路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就鼓励和帮助老乡在村里开办农家乐,很多人都吃上了旅游饭。”骆云莲说,因脱贫成效显著,古路村还成为了四川省脱贫攻坚样板。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古路村前党支部书记骆云莲

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骆云莲向总书记介绍了古路村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后发生的可喜变化。“总书记嘱咐我们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还要杜绝‘养懒汉’。”如今,令骆云莲和村民们深感欣慰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古路村走出了一条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脱贫之路、乡村振兴之路。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古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望春

郑望春既是古路村巨变的见证者,又是推动人。2012年他辞掉广东深圳的高薪工作,带着本村的几名年轻人回到村子,带头办起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因懂经营、带动致富能力强,他被推选为村计生专干,后来又被选为村委会副主任,2020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郑望春和骆云莲到老乡家里征求大家对发展旅游的建议

从骆云莲手上接过古路村发展的“接力棒”后,郑望春把乡村旅游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两年间,他带领村民建起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民族文化广场、大渡河观景平台等,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为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他特意从县里请来专家,给乡亲们手把手的辅导,因为服务搞上去了,游客满意了,古路村被口口相传,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为吸引游客,今年他们还将推出亲子游、非遗体验游等深度旅游项目,让“一日观光游”变成“多日游体验游”。郑望春表示,古路村是几百年的彝族古村落,游客在欣赏壮美峡谷风光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体验彝族传统文化,这将大大提升古路村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民族文化内涵,“我们彝族的传统文化也将在活化利用中得到更好传承”。

  村民申绍华家丰盛的晚饭餐桌 图/李依凡

这两年,郑望春带领大家打通了通组公路,安装上了路灯,在原有种植基础上,新种植核桃、花椒近千亩,脆红李500多亩,引进中药材黄精种植40余亩,村民农家乐增加到21家,村民的生产生活更加便捷,发展业态更加丰富,人均收入年年提升。“今年我们还要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让乡村游在古路村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富民产业。”郑望春说。

古路村的新生

92岁的兰明香16岁嫁入古路村,之后几十年都没下过山。“过去因为出行困难,很多老人住到山上后,都没有离开过。”郑望春介绍,12岁之前他没有出过古路村,“上下都靠崖壁上的‘天梯’,‘天梯’另一边就是湍急的大渡河水,小孩出行非常危险”。2018年古路村索道开通后,兰明香老人结婚后第一次回到了山下的娘家。“老人家对我说,她做梦都没有想到古路村会发展的这么好,还要再好好活上几十年。”

2018年古路村开通横跨大渡河的索道,索道两端是新修通的沥青通组路 图/李依凡

  古路村平整的通组公路

交通的便利,让更多游客走进古路村,他们不仅给村民带来了旅游收入,还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50多岁的申绍华是最早在村里开办农家乐的,起初只是给游客提供简单的饭菜,随着游客的增多,他把家里的老屋进行了全新的改造和加盖,到了旅游旺季,他家的八间客房每天都住满游客。多年外出打工的儿子儿媳也回村一起经营,他家每年的旅游收入都能达到10-20万元。

申绍华说,过去由于交通不便,2013年他改造老屋,15万元的总费用,运输费用却花费了10万元,“载物的索道开通后,运同样的建筑材料,运费仅在两万元左右”。

古路村的索道分载客和载物的两条,村民的建筑材料和生活物资可以搭乘载物索道顺利上山。图为村民在载物挂斗上卸砖 图/李依凡

郑望春介绍,旅游发展起来后,外出打工的姑娘小伙子都纷纷回村创业。“尤其是近几年快递进村,Wi-Fi全覆盖后,年轻人还用智能手机玩起了直播带货,彝绣、核桃、花椒、腊肉、山羊肉、土蜂蜜等特产,甚至我们这里的好山好水好空气都被卖向了全国各地”。

  2023年春节期间,郑望春与进入古路村的徒步游客合影

在保护中实现更大发展

古路村的保护与发展曾一度备受外界质疑。有人说,政府花2400万建索道,不如在山下重新修建一座移民新村;也有人说,修索道的钱分摊到每个村民手上将会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更大价值。对此,郑望春表示,“政府之所以出资建设保护古路村,是因为古村落一旦破败,传统文化消失后就无法再恢复,这是彝族群众生生不息的根脉和传承。”目前,古路村已被打造成四川大渡河畔乡村游的金色名片,通过以点带面,带动沿线区域旅游经济更好发展。

古路村民至今保留着农耕文化互帮互助的传统。图为乡亲们在帮一农户剥玉米 图/李依凡

如何在保护中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民俗学专家萧放表示,古路村在保护中发展旅游经济的探索尚处于初级阶段,“如果不去充分挖掘和展示历史积淀,古路村只能沦为满足吃住玩的‘快消品’。”萧放建议,古路村乡村旅游走的是个性化道路,未来既要擦亮彝族传统文化的旧名片,还要打造融绘画写生、非遗手作、峡谷风情等深度体验游的新名片,“这样,古村落才会散发持久的神秘和吸引力”。

  申绍华夫妇俩在给游客制作传统豆花 图/李依凡

“这次参加全国人代会,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最关注的还是国家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的举措。” 对于古路村的发展,郑望春认为,要在保护好古村落的基础上,对产业进行提档升级。人居环境的整治、老房屋的修葺、把处于散户阶段的民宿打造成正规的农家乐抱团发展……都已列入古路村强化农旅融合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施计划。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