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被该中心赋予科学技术总体部、智囊团,高端人才蓄水池、孵化器等多重重要职能,组建以来,先后参与完成北斗导航工程、风云系列、探月工程、首次火星探测、空间站工程等数百次航天发射任务,为中国航天高质量发展,建设航天强国、质量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作出重要贡献。即日起,推出“最前沿天团”系列报道,集中展现他们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的奋斗身姿,请持续关注。
新时代东风浩荡,拂过万水千山;新征程春潮澎湃,激荡万千气象。阳春三月,川西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发射场已是“春色满园关不住”,各色各样的花朵灿若云霞、明媚鲜艳;碧海蓝天、椰风习习,在文昌发射场,艳阳下植被青翠欲滴、花儿竞相开放。
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和热烈绽放的花儿一样,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西昌、文昌两场科技人员在建设航天强国的火热实践中争先恐后、全力以赴,盛放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壮美征途。
山桃花:生长在任务一线,绽放“追梦奋斗”之花
每当春天来临,西昌发射场便会盛放山桃花,看着年复一年山桃花开放,“数据女王”何京江便会回想起自己的追梦奋斗历程。
当今世界,是大数据的时代。数据,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重要生产因素,推动生产生活新的革命。
早在2012年,大数据开始引发普遍关注之前,何京江就已敏锐地察觉到了这场革命即将带来的机遇,一份关于航天大数据应用的构想就此展开:航天测发该如何应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数据中心需要哪些软硬件基础?……那段日子,何京江奋力描绘着数据应用的全新蓝图,用心规划起数据中心的宏大方案。
很快,一支涵盖测发、测控、通信3大系统的研究团队在何京江的带领下,同时向数据服务平台、数据资源库、数据管理体系、数据分析应用系统的研制发起了冲锋。码代码、写程序、编软件、装硬件、调设备、录数据、测应用……无论是小到一个程序的敲定,还是大到系统构成的设计,何京江样样都亲力亲为,事事都冲锋在前。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9月,数据中心应用软件系统建设通过中心验收;2019年4月,数据中心服务平台基础软硬件建设通过中心评审。近年来,何京江打造的数据中心已经实现了对任务数据的自动抽取、清洗与加载,以统一的视图开始向指挥员、操作手们提供优质高效的数据分析服务。
坚守机房百日枯,甘坐板凳十年冷。如今,2次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的何京江,依旧追梦奋斗在星辰大海的浩瀚征程,用数据驱动创新,以创新赋能航天。
刺桐花:生长在伟大时代,绽放“创新超越”之花
火红的刺桐花,就像红红火火的中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一路走来,高级工程师马国忠为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全力以赴、不懈奋斗。
2016年3月22日,某型号卫星发射任务准备现场,控制系统的速率陀螺电机信号突然出现重大异常。原来,速率陀螺是火箭飞行过程中用以感知判断姿态和方向的重要设备,它的运行状态直接关乎火箭发射成败,容不得半点差池。
为不耽误任务进程,马国忠和同事们白天上塔架检测设备,晚上回大厅分析问题,在历经3天2夜加班后,马国忠的归零报告顺利出炉,终于赶在火箭实施燃料加注前排除了这项重大故障。
“老马就是这样,一扎进任务里,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在紧急任务面前,他像一只铁打的战马一样不眠不休。
面向世界航天发展前沿,面向国家航天重大战略需求。当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针对任务组织指挥模式优化、火箭测试发射流程优化、多星并行测试、工程建设管理、航天发射与建设任务统筹等方面重点工作开展专题研究分析,深度挖掘设备设施潜力和组织指挥效能,着力提升两个发射场年综合发射能力。
为此,马国忠所在的规划论证组更是先后承担了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发展战略、“十四五”规划论证等百余项论证设计任务,为中心能力拓展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说:“未来,空间站常态化运营、载人登月、深空探测、行星探测、低轨互联网星座等都将在我们手中实现,意义重大、使命非凡。”
问天树:生长在向天图强,绽放“使命担当”之花
春光明媚,问天路上的问天树已萌发新芽。从2016年,这个年轻的发射场首次执行航天任务,到如今,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它看过许多型号不同的大火箭走向塔架、走向太空。
和问天树一样,胡旭东也在文昌亲身见证参与了那段大火箭腾飞的伟大时刻。
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迎来首飞的关键时刻。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新型号火箭首飞任务成功概率仅为51%,“胖五”首飞的风险不言而喻。20时43分04秒,01指挥员胡旭东坚定地下达“点火”口令,长征五号腾空而起,首飞成功!这场胜利,标志着我国火箭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迈出了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
2017年7月2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再度出征。然而这一次,意外出现了。坐在大厅里,胡旭东通过大屏幕眼睁睁看着长征五号遥二运载火箭飞行曲线异常,不禁摇头叹息。任务失利后,胡旭东和整个团队没日没夜地开展任务复盘、查找各种隐患、分析失利原因……他说:“失利没有让我气馁,成功也并非一朝一夕。”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首飞成功,正式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看着中国空间站的梦想一步步走向现实,作为01指挥员,在任务成功的那一刻,胡旭东激动地当场流下热泪。
这场伟大的胜利来之不易。从长征五号遥二失利到长征五号B首飞成功,胡旭东带领团队用1038天的全力奔跑,再次迎来航天人的高光时刻……
三角梅:生长在航天沃土,绽放“顽强拼搏”之花
在文昌发射场,随处可见红艳艳的三角梅,它的花语是坚忍不拔、顽强奋进。而这精神,在高级工程师车著明的身上也完美体现了出来。
车著明是从湖南山沟里一路走出来的。同乡说,老车的性格就是典型的湖南人——“霸得蛮”。
1963年,车著明出生在湖南邵阳有名的穷山村,黄荆乡腊树村。
1981年,中专毕业后,18岁的车著明顺利分配到工作,成为一名锅厂技术员。很多人也许会把这当作故事的终点,但车著明显然不是。凭着一股“蛮劲儿”,每天从煤灰漫天、噪声震天的车间下班回家,车著明先睡觉,然后三点起床看自学课程,看到七点去上班。六年时间雷打不动。
1986年,车著明参加全国自考,邵阳市总分第一,拿到应用数学专科文凭,获得湖南省教委“高教自考勤学奖”。之后,他又先后顺利拿到本科和全日制研究生文凭。
就是这样励志的老车,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后,开发了“火箭遥测信息快速处理系统”和“航天发射数据快评系统”,研究液体火箭爆炸危害的定量分析,建立了“液体火箭爆炸毒源强度及其在复杂气象、地形条件下的扩散模型”,为航天发射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提供依据。论证建立了“航天器飞行数据融合处理方法”,节省了卫星燃料,延长了卫星寿命。
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参加工作以来,车著明一共参加了上百次火箭发射任务,获得23项科技进步奖和3项国家发明专利, 2009年更是被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身边同事看来,老车励志故事的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苦苦煎熬,更是扎根航天沃土,以知识为底气的厚积薄发……
(作者:黄国畅 赵宜宁 毛星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