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传统村落保护暨乡村振兴——北京·潜山两地论坛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3-04-17 11:16:2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图图

中国网讯 4月15日,第四届传统村落保护暨乡村振兴——北京·潜山两地论坛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该论坛于2019年起启动,旨在进一步总结和推广“万涧试点”在传统村落和乡村振兴领域的成功经验,以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传统村落保护的落地实施。

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办,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中共潜山市委、潜山市人民政府、吾土乡村振兴工作站(潜山站)、中北规划设计(潜山)乡村振兴发展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社会学、规划、建筑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人士、村两委干部、高校学生,共计百余人齐聚春日燕园,共同探讨新时代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结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方领导致辞。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飞舟,潜山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国林和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规院北京公司”)总经理张全分别代表合作三方,结合社会学乡村建设运动历史、潜山市自然人文背景及中规院北京公司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成果致开幕词。

本届论坛由四个板块的主题沙龙构成: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支持乡村振兴、规划和社会学引领的乡村建设行动、发挥农民主体性的乡村振兴之路以及乡村新业态培育与乡村人才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支持乡村振兴”主题沙龙。

第一板块“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支持乡村振兴”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卢晖临主持。潜山市委副书记、市场王国林作开场引言,他介绍潜山市在解决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县域工业、生态文旅及特色农业等促进城乡融合的经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刘守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周飞舟,以及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玲,分别就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状况、发展模式及其与乡村振兴的关联等具体议题进行了研讨与分享。刘守英教授认为,城乡融合需要发挥县城和乡镇的作用,使县城成为连接省城与乡镇的连接通道,乡镇成为连接县城与农村的通道。周飞舟教授提出,县域社会深深扎根乡土,其特有的人文生态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晓玲研究员认为,乡村振兴中规划问题是一个大问题,要从整体的国土空间的角度来统筹。

“规划和社会学引领的乡村建设运动”主题沙龙。

第二板块“规划和社会学引领的乡村建设行动”,由中规院北京公司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曹璐开场引言,她详尽地报告了联合团队过去几年在潜山市万涧村开展的传统村落保护及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靳东晓,中山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哲学系教授吴重庆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飞舟教授,就规划和社会学当如何在乡村建设中发挥切实作用这一议题展开了自由而充分的讨论。靳东晓副总规划师指出,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要做到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建设好乡村,需要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吴重庆教授以“美丽莆田行动”为例,指出乡村建设要加强同乡同业者的参与,促进物理空间与文化母体的融合。周飞舟教授认为,乡村振兴离不开规划学与社会学的紧密合作,社会学能够为乡村规划落地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矛盾提供解决办法,推动村庄内部的合作,促进乡村的综合成长。

“发挥农民主体性的乡村振兴之路”主题沙龙。

第三板块“发挥农民主体性的乡村振兴之路”由曹璐主任主持。中规院北京公司总经理张全作开场引言,他指出中规院北京公司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在万涧试点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驻村规划师的设置、陪伴式规划的形式有效调动了农民参与乡村建设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春光,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叶敬忠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团,围绕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为什么需要发挥和怎么样去发挥农民主体性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王春光研究员认为,要发挥村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性,需要明确村民的权利、提高村民的参与性、厘清乡村振兴的方向性,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叶敬忠教授结合政府文件与调研数据,提出农民主体性主要由自主性、集体性、主动性、创造性、收益性五方面构成,根据以往的经验,他认为乡村振兴工作中如何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杨团研究员基于研究实践,提出乡村建设必须要重视村民集体主体性的培育。

“乡村新业态与乡村人才振兴”主题沙龙。

第四板块“乡村新业态与乡村人才振兴”,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卢晖临教授作开场引言,卢晖临教授以万涧村回味乡愁合作社为例,讨论乡土人才的特点及新业态对于乡土人才的培养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人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团和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教授麻国庆也分别从各自领域就如何促进乡村新业态培育运营和本土人才培养机制等进行了研讨和分享。李人庆副研究员提出,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多业态、专精发展和运营管理人才的培育能够形成有效助力。麻国庆教授认为,乡村振兴是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通过不同地方的案例分享,指出各地的发展模式背后都蕴含着地方社会和文化的力量。杨团研究员指出乡村人才振兴不仅要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更要重视驻村规划师、乡土培训师、村支书等基层人才的培育。

参会嘉宾合影。

本届论坛中各位专家学者紧密围绕论坛主题展开热烈讨论,碰撞思想火花,为以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思路推动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和智力支持。

2017年起,在潜山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多家高校、研究机构形成联合团队,在安徽省潜山市万涧村开展乡村振兴试点,以陪伴式规划的形式,在村落治理机制建设、乡村产业培育与反哺、传统建筑改造与合理利用、传统建造技术传承与创新、公益力量及社会资本引入、传统文化传承与活化等领域展开有益尝试。万涧试点这一产学研合作的实验性项目,在拓宽村民生计空间、提升乡村组织能力、激活乡村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破解当前传统村落保护难题、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传统村落保护及乡村振兴模式积累了很多创新性的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农村地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中共潜山市委、潜山市人民政府将继续通力合作,继续探索和推进以“村庄共同体建设”为核心的“乡村振兴试验”计划,在重建乡村主体性的基础上推进村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并由此总结出一套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和新模式,为国家乡村振兴事业贡献知识和力量。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