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看中国

【非遗传承人】赵伟和他的宝葫芦

支持←→键翻页 发布时间: 2014-11-1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杨挺 | 责任编辑: 杨挺

葫芦达人赵伟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中国网图片库 吕斌/摄
葫芦达人赵伟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中国网图片库 吕斌/摄

46岁的赵伟自幼喜爱葫芦,出身葫芦世家。现在的他是拥有掌握葫芦制作工艺最多、葫芦专利最多和葫芦收藏最多三项世界吉尼斯纪录,并作为葫芦庐葫芦制作技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的河东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赵伟从小在父亲指导下,一直从事葫芦种植加工工艺研究,他把国内葫芦品种由过去的10余种发展到现有的60余种,并独创了56种制作工艺,其中葫芦西式摆件,西式挂件,葫芦灯,葫芦表,葫芦饰品,葫芦器皿等1000余个产品为国内首创,并撰写了关于葫芦方面的资料60余万字,拍摄葫芦照片万余张。

他不仅重拾失传多年的“范制葫芦”制作技艺并大胆创新,还用塑料模具代替传统的陶土、石膏模具,大大提高了葫芦的成品率。他义务向青年人传授葫芦制作工艺,还即将在今年年底开办一家免费的葫芦博物馆,让葫芦文化在大众中间生根。用葫芦制成的茶叶罐、鼻烟壶、花瓶等,打破了人们对葫芦的认识。方形、菱形、扁圆形、多棱形,甚至还有核桃、玉米的造型,这些“千奇百怪”的葫芦造型竟然都是“自然天成”的。

原来,这是一门曾经失传的传统技艺——“范制葫芦”。所谓“范制”就是在葫芦成熟前将其外面套上模具,让葫芦在生长的过程中“长”成人们想要的造型,又称“造型葫芦”。赵伟介绍,“范制葫芦”的过程很复杂,从前期种植到后期加工、制作需要经过36道工序。

1   2   3   4   5   下一页  


 
本网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权,详见产品付费下载。 购买请拨打 010-88828049 中国网图片库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