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看中国

【非遗】全国最大的地方剧种——豫剧

支持←→键翻页 发布时间: 2015-03-1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孙凯 | 责任编辑: 伦晓璇

豫剧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组成。图为豫剧著名折子戏《三哭殿》中老生唐王李世民扮相。中国网图片库 孙凯/摄

豫剧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组成。图为豫剧著名折子戏《三哭殿》中老生唐王李世民扮相。中国网图片库 孙凯/摄

豫剧流行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陕西、甘肃、新疆、台湾等十几个省区,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豫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自明朝中后期,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成果发展而成。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新中国成立后,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经过几代老艺术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正式更名为“豫剧”。1980年举行了“豫剧流派汇报演出”,逐渐形成各大豫剧流派,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这次汇演有着重大意义,从艺术和影响力上确立了常香玉为首的、常陈崔马阎五大旦角流派。

豫剧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组成。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戏班组织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脸,四兵四将四丫环;八个场面两箱官,外加四个杂役”。“四生”即老生、大红脸(红生)、二红脸(武生)、小生;“四旦”即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闺门旦)、老旦、帅旦;“四花脸”是黑头(副净)、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丑)。

豫剧乐队的文场主奏乐器,早期为大弦(八角月琴,演奏员兼吹唢呐)、二弦(竹或木质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和三弦(拨弹乐器)。20世纪30年代,樊粹庭先生节借鉴山东梆子的伴奏乐队,引进了板胡,大弦、二弦逐渐弃置,改用中音板胡为主弦。50年代以后,一般的文场中逐渐增添了二胡、琵琶、竹笛、笙、闷子、大提琴等。有的还增加了坠胡、古筝等。

1   2   3   4   5   下一页  


 
本网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权,详见产品付费下载。 购买请拨打 010-88828049 中国网图片库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