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通常称为“牛打架”,是一种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它源于苗族远古时期,据说最初是牧童放牧,闲着无聊,用各自的牛相斗取乐,后逐渐发展成固定的用来取乐的打斗模式,最后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斗牛节”。中国网图片库 张晖 摄
从江县是一个居住着苗、侗、壮、水、瑶等少数民族的大县,全县34万中,少数民族占95%。“斗牛”是一种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是该县少数民族同胞最喜爱、最隆重的一项娱乐活动之一,它源于苗族远古时期。据说最初,苗族人民用各自的牛相斗取乐,后逐渐发展成固定的用来取乐的打斗模式,最后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斗牛节”,也逐步形成了当地少数民族的一种“斗牛文化”,他们以斗牛为媒,在斗牛中娱乐,在斗牛中交往,在斗牛中谈情说爱。如今,“斗牛”不仅是该县少数民族最受欢迎的民间活动之一,也是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文化展现的一种体现。
“斗牛”通常称为“牛打架”,是一种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它源于苗族远古时期,据说最初是牧童放牧,闲着无聊,用各自的牛相斗取乐,后逐渐发展成固定的用来取乐的打斗模式,最后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斗牛节”。而用来相斗的牛就叫“打牛”或“斗牛”,它代表了一个寨子的荣誉和精神风貌,因此,“打牛”是一个寨子、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他们心中敬仰的“神”。“斗牛”不设奖,都是苗族同胞们为了自娱自乐而自发组织的,在每月逢“亥”日,就会组织周边的苗寨聚集来斗牛,共同欢庆他们的节日。
斗牛的发起通常由一个寨子发出邀请,本地叫“放木叶”,用一块木块写上邀请者邀请斗牛的意愿及斗牛的时间、地点,然后分别发送到其它寨子,收到“木叶”后,其它寨的打牛再向发起人应约报名,以便安排相斗。到了斗牛那天,寨上的男女老少就敲锣打鼓,穿金戴银,牵着各自的打牛到打牛塘去斗牛了。原则上,每个寨子都有自己的打牛塘,但为了方便集中,通常只用几个斗牛塘,如:停洞村的“塘房”,九挂村的“松批”,九曰村的“松刀”,架里村的“架里”,还有田坝村的“田坝”打牛塘。每当斗牛,牛塘四周人山人海,彩旗飘扬,锣鼓冲天,场上的孩童在大人的庇护下,欢呼雀跃,追赶在“打牛”的屁股后,不时转来阵阵欢呼声,场面极其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