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朋友圈”里的“军报人”[组图]

发布时间: 2015-12-31 11:02:27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张若梦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上校。

  6.我们新闻人要有最起码的一些人情味

  解放军报是生产“精神产品”的地方,有很多“精神产品”提振精气神。

  10多年前,有一次我出差去广州。在飞机上,偶然读到军报评论部高级编辑陈贤德老师的一篇文章,越读越兴奋,拿出一个随身携带的小卡片,记下9句话:

  ★人未必都能高尚,但不能没有对高尚的追求

★人可以没有成功,但不能没有对成功的追求

  ★追求是一个人的力量之源、事业之基

  ★什么都追求,就可能什么都追不上,什么都求不到

  ★“人际生态环境”也不容污染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

★“手低”当然不好,但“眼高”不能否定

  ★我们新闻人要有最起码的一些人情味

  最起码的一些人情味,是知恩图报,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战友、感恩给予你帮助和力量的人。军报政工部编辑朱瑞清老师,曾经给予我莫大的帮助,2000年军报头版头条刊发我采写的长篇通讯《组织是靠山》,就是他编发的。我在军报学习时,因馕中羞涩常常吃不饱饭,是朱老师常常让我到他家中吃面条……在朱老师病重住院期间,我曾3次到医院去看望他。朱老师病逝后次年的清明节,我在山西大同出差,以传统的方式祭祀他,写文《深切怀念朱瑞清老师》。朱老师病逝这些年来,我多次带着家属去他家里看望陈阿姨。

  2007年11月,军报总编室二版组郭天一组长在边疆采访时不幸牺牲。他是一位令人敬重的好老师、好兄长,我写了祭文《难忘您说的“两个应该”》,同时提出3个问题:

  其一,我们应该怎样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11月2日,我和军报记者李建文合写的《第五代“江姐”袒露心扉话信念》一稿,在军报二版头条刊发后,还被报社评为当日好稿。当我打电话向郭天一组长表示谢意时,他对我说了两个“应该”:好稿应该处理好!肯吃苦的年轻人应该扶持!对照他说的两个“应该”,是不是应该想一想,我们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之时,是不是“附加了一些条件”?

  其二,我们应该怎样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受人滴水之恩,甘当涌泉相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训。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并不难,难的是,我们的“感恩之心”应该是一颗“平常心”。是不是应该检查一下:有时我们对有职有权的人“感恩”的多,对无职无权的人“感恩”的少?对健在的人“感恩”的多,对逝去的人“感恩”的少?

  其三,我们应该怎样当好那些失父“军娃”的“伯伯”和“叔叔”?和平时期,也有一些战友光荣牺牲,留下还没有长大的“军娃”。我们怎样做,才能对得起那些已经流血牺牲的战友?我们怎样做,才能使那些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的“军娃”感到他父亲生前所在军营大集体的温暖?我们怎样做,才能使那些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的“军娃”尽多一些依靠、少受一些难为?我们怎样做,才能使那些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的“军娃”健康成长、有所发展?

新闻战线,都是战友。多一些人情味,多一些诚信、包容和厚道,我们新闻人会有更大的凝聚力战斗力。

  倾心此文,算作我给“我与军报”征文交的一篇作业,由编辑老师批改评说。感谢军报开展的这次“征文”活动,让我静下心来去回忆、去沉淀、去思考、去码字。借此机会,祝愿我们所有的新闻人,一生平安,一世吉祥。

 

   上一页   1   2   3   4   5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