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哪来“礼崩乐坏”的东北村庄?——一则虚构报道的背后[组图]

发布时间: 2016-02-26 07:41:12  |  来源: 新华社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杨佳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新华调查·图文互动)(2)哪来“礼崩乐坏”的东北村庄?——一则虚构报道的背后

在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宝石村,《财经》杂志记者高胜科的舅舅鄂立华(右)在向记者介绍情况(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虚假报道,“吞没”的不只一个村庄

    一个媒体人的假期“作业”,变成涉嫌虚构的新闻报道;一个原本隐藏文中的低俗细节,成为轰动网络的文章标题;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填版”之作,成为点击量惊人的话题……从中可以看出,一则虚假新闻对媒体公信力、网络舆论环境、社会生态都会造成不小的损害。

    上海《新闻记者》杂志已连续14年推出年度十大假新闻评点,在2015年的假新闻榜单上,不乏“众人围观裸女跳河”、“最高法院急令枪下留人”等夺人眼球的标题、内容。一些追求轰动效应的新媒体成为不实新闻、虚假新闻的首发源头。

    《财经》杂志编辑部门的有关人员告诉记者,高胜科的稿件是通过《财经》杂志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又因为处在春节假期,相关审核就没那么严了。

    “每年春节,农村就出新闻。个别记者受情感因素激发酿成一个凋敝的故乡,有失客观全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涛甫说。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不是文学故事,不能因为是微信公众号就降低专业要求。”张涛甫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媒体要讲导向,新媒体也要讲导向。互联网语境中,博人眼球的内容很容易“标题党化”,只会满足少数网民的低级趣味,社会影响很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