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疫情之下的“隔离”生活 幸福背后是无数的无名英雄

发布时间: 2020-02-15 10:42:2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杨佳 | 责任编辑: 杨佳

     

新冠肺炎期间的隔离故事,讲述每个普通人的心迹路程:

【中国故事】镜头记录的“寂寞”生活 新冠肺炎隔离防护的那些日子

【中国故事】疫情之下的“隔离”生活 幸福背后是无数的无名英雄

【中国故事】新冠肺炎期间那些轮岗复工的日子 开始怀念“平淡”的生活

【中国故事】防疫“双城记”:冬天再漫长也终会过去

 2020农历新年前,一种病毒的消息突然就从朋友圈里冒了出来,很快,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新闻报道的规模越来越大,一个新名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人们的意识中逐渐明晰起来。



    2020年1月22日,北京市街头地下通道,行人大都戴上了口罩。

    前一日(21日),北京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5例,累计达到10例。全国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440例,报告死亡病例累计9例。


    2020年1月22日,北京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区,桌签提示就医的患者戴口罩。尽管如此,医院里依旧有不少不戴口罩的患者。

    第二天(23日),新型冠状病毒发源地武汉宣布“封城”。这是我国,首次实施如此严厉的管制政策,病毒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此后,鄂州、仙桃、枝江、潜江、黄冈、赤壁、荆门、咸宁、黄石、当阳、恩施、孝感、宜昌、荆州共14座湖北城市相继宣布封城。


    此时疫情的全貌还未展示在世人面前,23日,我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返程的列车上,乘警和乘务员都也带上了口罩,清洁工作人员时不时地在车厢喷洒消毒液。

    一路上一位操着晋南口音的大叔一直咳嗽吐痰,让我担惊受怕了一路,在临汾下了车,心情舒缓了些许。


    看着满车厢奔跑的孩子,带着口罩的我心情特别复杂。

     后来看报道,儿童没有感染的案例。再后来,陆续出现了儿童感染案例。

    回到家中,原本想隔离段时间,再跟家人接触。但还是败给了一年未见的家人。

    现在想来,还是有些不够理智,隐患不小。特别是家里还有近九十岁的老人。

     疫情随着时间发酵,节日的氛围减弱了不少。 春晚的节目没什么新意,给武汉和医生打气的串场让人铭记这个特殊的节日。


     2020年1月26日初二,我踏上了返程的列车。

     高铁G616的6号车厢里,座无虚席,这时大人孩子都带上了口罩,没人敢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车站里的工作人员也是一样。


    返程的车票,留着是个记录。

    北京西站出口处架起了巨大的屏幕,显示着红外探测仪检测着每位通过旅客的体温。

    出口取消了检票环节,不知情的乘客仍在闸机口刷身份证,检票员大声呼喊,“不用检票”,希望乘客快速通过,不会拥堵在一起,减少感染的风险。

     下了车,看到北京的地铁还在运营,大喜过望,乘车回家。春节的北京公共交通一向冷清,只是当天的地铁里,人们都带上了口罩。

    出地铁站时,没有一位乘客,确有空荡的感觉。我加快了脚步,赶回家。我知道,在公共区域里多一秒,就多一分风险。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消毒,一身衣服都放进了洗衣机,洗了澡,才跟家人接触(其实,也是心理安慰,很多消毒环节都有的风险,洗澡也不能杀灭全部病毒,特别是体内的,好在没有接触病毒的机会)。


     作为一个吃货,显然是不能被“病毒”困住的。

     回到北京的第二天,(1月27日)家附近的商场还在营业,点了呷哺呷哺火锅外卖(家里有锅,另外还是有些风险意识)自提(省钱)。 11点21分在网上下单,穿上衣服做好防护之后去取货。商场里,饭店基本都还开着,但几乎没有顾客。我乘扶梯直上四楼,其间一人带着口罩在我身后,从我旁边侧身快速通过。这个节骨眼儿,没人敢把感染的风险交给陌生人,“躲”是常态,大家也都互相理解。

    从四楼乘扶梯到五楼,五楼口是青年餐厅,奇怪的是,餐厅开始摆桌子卖菜,品种也并不丰富。一个顾客想点餐,餐厅服务员说没菜了。我不是个爱凑热闹的人,加快脚步向目标餐厅走去。 旁边的绿茶餐厅已经停业。呷哺门口也没有了迎宾的服务员,显得冷清。“歇业了?”心里有些疑惑,走进才有工作人员打招呼,“欢迎光临!”。想起了去年七夕节呷哺门前的景象,拿到了100位以外的排号,那时心里的惊诧。

    昏暗的店里安安静静,几十个桌上仅有两三桌有人,佐料台上调料罐盖着盖子。

     餐厅里有一位员工在大厅忙碌着,另一位在茶饮区忙碌,显得空旷。我走到自提处,看见还有两位员工在后台忙碌。桌上摆着一份外卖,核对之后就是我的订单。订单内容显示,我们是餐厅这天的第四单。

    离开时,我向前台望了一眼,吧台上放着一个表格,是消毒记录。


    2020年1月29日,去超市购买生活必须品。走在小区里,看到公示栏里张贴着抗击疫情的“三字经”,简单好记。

     再路过商场时,发现已经停止营业,这才恍然大悟,想起来餐厅为什么摆摊出售蔬菜,当时还以为餐厅有供货渠道,为增加节日商品供应,原来是关门清理库存。

     超市里人不多,瓜果蔬菜肉蛋奶种类价格并没有太大变化,就是品相差了些。


    2020年1月31日,北京的确诊病例一直在小幅度增加。

     随着疫情的发展,城市的管理也越来越严格,我居住的小区只留了一个门进出,便于管理。

     一位外卖小哥抱着一大桶饮用水和食品站在门口问保安,“能进吗?”,“能”,“我以为不让进了!”外卖小哥笑着说。

     后来才知道,因为返程高峰将至,北京很多小区开始实施封闭式管理。


    小区门口的药房,为了减少接触,买药只能通过窗口。

    药店门上贴了纸条,口罩和酒精已售罄。

     新闻报道,北京有药店因为口罩乱涨价被罚300万。

    每年冬日,都是北京雾霾严重的日子。提早储备了一些3M口罩,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大作用。

    家里平时做清洁时,还有些84消毒液。而且还有一瓶医用酒精,给自我隔离生活增添不少信心。

    现在明白了爷爷那一辈儿人常在家中备有一袋储备粮的心态。


    回京后,陆续收到通知,一是延迟3天上班;二是离京的职工返京后要在家隔离14天。

    在家隔离的日子,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开窗通风。

    预防病毒传染的方法传的到处都是,有些是新闻媒体报道,有的来自朋友圈。


    家里有屏幕的设备都工作着。

    虽然有了手机、电脑,在这个时候,重要的信息还是要看官方渠道。

    翻手机视频时,看到一位美国主持人惊讶地说,“中国用了10天的时间,建好了火神山医院”,他说,“在美国10天只能用来安装一个有线电视”,虽然报道媒体不属于严肃类的媒体,但事情还是能反映祖国人民的团结和力量以及战胜疫情的决心。


    2月3日,是国家规定延迟休假之后正式上班的日子。

    这一天也是股市年后开盘的日子,受疫情影响,沪深两市大量股票跌停,收盘时上证下跌7.72%,创2015年8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不过,我觉得,这些都是暂时的,等疫情过去,中国经济仍是世界上最靓的那个仔。

    果不其然,第二天,股市就全面翻盘,连续6天反弹,收复2900点整数关。

    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也是世界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风向针。

    新年伊始,我国不只是股市,还有货币、债券、外汇等金融市场均如期开市,并平稳运行。


    隔离的这些天,可能是工作以后居家时间最长的日子了。

    读了没有时间看的书,看了没空看的电视节目,也想着办法给生活增加些乐趣。

    自己动手发明了香蕉三明治,尽管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得了。


    在家的这段时间,我总会不自由主地审视生活。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甚至一个省都被封闭了,社会并没有因为病毒和疫情而停摆,而我能安全地在家隔离,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每当我打开电视、手机看新闻;在超市看见一如往常的物品;在小区内看到忙碌的快递员小哥;在家门口收到网购的物品。

    我知道社会正常运作的背后,有着无数的人,如那些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一样,他们明知有感染的风险,却没有退缩一步,坚守在岗位上。

    我明白,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组成了我的小“幸福”。

    明天(2月10日),我也将解除隔离,加入他们的队伍,给社会给国家带来更多的“幸福”。(图文/中国网 杨佳 )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