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先上老章家去看看。”日前,宽城满族自治县县委第八巡察组刚到碾子峪镇开展工作,第一站就到了老章家。
老章全名章长安,是碾子峪镇孤山子村村级监察联络员,是一名老党员。“村民有什么想法总爱和我聊聊,我这有记录,现在逐条和你们说说……”巡察组工作人员进屋刚一落座,老章就介绍起情况来。
聚焦基层实际,监督“岗哨”设到群众家门口
为破解村级监督力量薄弱、监督成效不够显著等问题,2022年,宽城满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出台了《村级监察联络员工作制度(试行)》、《村级事务重要情况报告制度》,持续抓好落实,充分发挥好村级监察联络员熟悉基层情况、贴近基层群众的优势,将监督触角向村级延伸覆盖,打通村级监督“最后一公里”。
“谁来监督”“监督什么”“监督谁”和“怎么监督”,宽城满族自治县纪委监委从四个方面明确了村级监察联络员的角色定位。村级监察联络员一般由村纪检委员担任,在县监察委员会、乡镇监察办公室的领导下,对村干部行使公权力情况进行监督,协助开展廉洁从政教育,发现问题向乡镇监察办公室报告,必要时直接向县监察委员会报告;对所在村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惠农政策落实、大额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全面监督;监督对象为本村“两委”及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组长、参与本村各类集体事务管理的有关人员以及其他受委托行使公权力的人员;采取“日汇总、周查摆、月报告”的方式开展监督工作,实现全程记录、全面留痕。
“自从有了村级监察联络员,村干部干啥都有人监督了,我们老百姓的事情也能更好解决了。”化皮溜子镇老党员姚占生看着村里的“三务”公开栏,心里有抑制不住的喜悦。
目前,宽城满族自治县已经按要求配备村级监察联络员204名,这些村民身边的“联络员”发挥近距离优势,及时发现村干部的‘小问题’,通过由小及大、由点及面进行监督的形式,在更大范围发现问题并推动全面整改,不断扩大监督成效。
聚焦队伍建设,上好履职“必修课”
监察联络员这支队伍如何才能更有效发挥作用呢?“首要是选好人!”宽城满族自治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把讲政治作为村级监察联络员人选的第一要求,人选必须是中共党员。同时,村级监察联络员实行任职回避制度,村委会成员及其近亲属等不得担任,监察联络员要求长期在村里居住,群众基础较好,有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
“建强队伍的同时,我们更要通过集中培训、经验分享、实战练兵等形式保障工作开展,提高村级监察联络员的战斗力,让大家知道工作的差距在哪儿,不足之处在什么地方,同时,营造比学赶超,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浓厚氛围。”宽城满族自治县一直以来把教育培训作为提升村级监察联络员监督水平的重要抓手,帮助其找准工作定位、掌握相关政策、依纪依法履职。
2022年,宽城满族自治县多次对村级监察联络员开展专题业务培训,通过邀请纪委监委业务骨干授课、集中观看课件等形式,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教育,也加强对纪检监察、农村“三资”管理、村务监督知识的培训。同时,编发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学习资料,以供村级监察联络员学习、参考。截至目前,该县共组织县级培训班6期,乡镇培训班50期,有效提高了村级纪检监察联络员的履职能力,推动其规范履职。
“通过参加县里、镇里组织的业务培训,我明白自己到底是干啥的,要监督村里哪些事情、怎么去监督,工作起来更有底气了。”艾峪口村村级监察联络员刘凤贤在参加完培训会后感觉收获颇丰。
聚焦监督成效,打造“1+1+N”监督链条
尽管监察联络员遍布各村,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将县、乡、村三级的监督力量统筹起来,才能放大监督效应,提升监督成效。为此,宽城满族自治县将村级监督纳入到全县“大监督”格局之中,全力打造“1+1+N”监督链条。
“1+1+N”监督链条是宽城满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在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基层监督、凝聚基层智慧、结合基层实际推出的创新性举措。“1”即坚持监督工作由县纪委监委领导,一名专职副书记(副主任)牵头,党风政风监督室综合协调调度的“一盘棋”工作模式;“1”即构建“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监督检查室+乡镇监察办公室+村级监察联络员”一条主线;“N”即村级监察联络员通过走访入户、查阅账目、列席重要会议等形式开展监督,及时查找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向乡镇监察办公室、县纪委监委逐级汇报。截至目前,村级监察联络员共发现并报告涉及村域发展方面问题200余个,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26个。
“村级监察联络员具有‘近距离监督’的天然优势,能更好的深入基层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协助解决问题,对基层监督来说是一种‘补位’。”宽城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杨桂珍介绍说,“推动村级监察联络员建设,就是为了打通监督‘神经末梢’,及时发现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