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看中国

黑陶之乡——千年盆窑村的传承之路【组图】

支持←→键翻页 发布时间: 2015-01-1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刘桢珂 | 责任编辑: 刘桢珂

    窑洞内,61岁的王正成(右)坐在凳子上休息,由于年纪大眼神不好,平日只做些拉胚的活,休息时也会给年轻制陶人一些指导,他是该村第一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中国网图片库 赵林峰摄影

    如今的盆窑村只剩下十三个窑口

    今年61岁的黑陶艺人王正成,是黑陶名人王太新的嫡传孙子,也是盆窑村第一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15岁就开始学习黑陶烧制工艺的王正成,1995年成功烧制出高达2.5米的巨型黑陶贴花八仙宝瓶,创下黑陶制品体形之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村内家家户户窑口冒烟,从事黑陶生产,场面很红火。”王正成告诉记者,如今村内只剩下十三个窑口了。

    窑口,对盆窑村的黑陶艺人而言是无价的“宝贝”,除了采集黏土、水洗淘练在窑口之外,剩余加工制坯成型、坯体的阴干到入窑烧成均在窑口内完成。王正成说,一只黑陶盆的制作,要经过沥泥、扳泥、拉坯、修形、贴花、雕刻、阴干、烧制等步骤,其中沥泥、阴干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由于制陶又苦又累,年轻人很少愿意学习这一行当,村里只剩下几个老人带着个别的年轻人还在继续烧制着。

    71岁的张红才和儿子张全快、孙子张瑶瑶一起经营着生产黑陶的家庭作坊。张红才说,儿子和孙子是他硬拉着来做这行的,祖先传下来的手艺不能失传啊。

    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黑陶工艺,每一件器物上的纹路,都是从制陶人的指纹摩挲出来的。从早期的几百户黑陶艺人到如今的十三户;从村内人人做黑陶到如今老人们的传授与坚守,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壮美与精致需要人们用心灵来细细感触。

    年轻人加入黑陶业,黑陶踏上艰难复兴之路

    近几年来,随着黑陶销量的攀升和外出就业的困难,一些村民又回到了家乡,和父辈们一起继续从事这千年传承的技艺。如今王正成的儿子王在军、侄子王伟都有了各自的窑口。作为新一代黑陶艺人,王在军制作的黑陶鱼盆在保持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已从早先的贴花、刻字融入了高浮雕、硬雕的工艺。这些,也是让王正成引以为自豪的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本网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权,详见产品付费下载。 购买请拨打 010-88828049 中国网图片库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