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的高考回忆 ( 1/ 6 )

支持← →键翻页发布时间: 2017-06-0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杨佳

    1977年10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复高考。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希望之火点燃了无数人的心头渴望。
    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故事,高考在一代代人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如今,40年过去了,高考见证着中国社会的变迁。

王学甫,59岁,天津蓟县人,1977年、1978年参加高考。图片来源:千龙图像/视觉中国

 

“学习永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如今59岁的王学甫每天都沉浸在诗书画印的世界里,享受笔墨带来的淡雅、沁香。

在高中时期,王学甫不仅学习语文、数学等科目,还要学习基础医学、三机一泵等知识为农村建设服务。自1977年恢复高考,王学甫就报了名,由于物理化学科目分数不理想,高考失利。“我不想回家种田,还想继续学习。”此后,王学甫一边留学工作,一边准备第二年高考。“那时候冬天特别冷,冻得手连笔都握不住,我就想着用大灯泡塞在被子里取暖,没想到却把被子点着了。”王学甫表示,那是一段让他尤为难忘的时光。

那时,升学率只能达到3%,每个班有50个学生,只能考上1到2个人,有的甚至全军覆没。“那真是百里挑一,考上大学都是天之骄子。”为了能从农村走出去,王学甫没日没夜的看书学习,把全国各个省市的高考试题都研究了一遍,最低能答85分。

“拿到录取通知的时候,我的内心很平静,因为我知道自己肯定能考上。”满分400分,王学甫考了298分,超过大学录取分数线53分。由于没有走读条件,王学甫只能选择当时最好的中专学校天津铁路工程学院,学习桥隧专业。

1980年王学甫毕业后在北京铁路局构建场工作了15年,成了单位中最年轻的股级干部。2008年8月1日,由王学甫担任总工程师的京津高铁正式通车,这也是我国首条高速铁路。王学甫说,“虽然那个时候不知道上了大学会有什么样的前途,但是从来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

王学甫表示,高考制度的存在是必要的,同时希望国家可以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型人才,让社会的发展更加多元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本网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权,详见产品付费下载。 购买请拨打 010-88828049 中国网图片库咨询详情
标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