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复兴
用忠诚续写新辉煌
都说三医大人老实,做人老实,做事也老实。这老实不就是以国家和军队的利益为重,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吗?这,不就是忠诚吗?
这忠诚,指引三医大走过战争,走过苦难,走到今天。
十年浩劫期间,一批批三医大专家教授被迫放下课本,走出实验室,挥汗田间地头,挑水喂猪,扫厕掏粪……
有人动摇,有人却在暗中坚持。王正国开导妻子说,既然只准看毛选,那我们就看英文版的毛选。后来的全军著名消化专家刘为纹,坚持在夜深人静时,整理“暂时用不上”的第一手救治资料;之后驰名中外的骨科专家李起鸿,常在劳动之余思考骨科发展方向;以后的战创伤心血管药理学家胡德耀,躲在没有窗户的阴冷小屋苦读英语……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隆重召开,邓小平庄严宣告: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
科学的春天来了!饱经磨难的第三军医大学专家教授收起内心悲伤,从半百之岁再出发!黎鳌教授感慨地说:“作为祖国母亲,在她心情不好的时候,难免发生错怪儿子的事情。但我作为她生养的儿子,只有精忠报国的义务,决没有埋怨指责的道理。”
王正国47岁时在川东考场取得英语第一名,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三个孩子都已读幼儿园、小学、初中的蔡文琴,挑灯夜战,馒头充饥,冷水提神,考取英国伦敦大学。潜心心血管研究的祝善俊夫妇,将一双儿女托付远方亲戚,儿子祝之明在信中倾诉道:“我最近看了高尔基的《我的童年》,我的童年就是‘高尔基’,有爸妈的在,没爸妈的爱……”
这忠诚,正指引三医大抢占先机,拥抱明天。
当前,新科技革命风起云涌,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日益深化,国家利益不断拓展。政治运筹很重要,但军事始终是保底的手段。中国的海外利益却亟需坚强后盾,“走出去”成为人民军队新的历史使命。
2010年11月23日,“和平天使—2010”中秘人道主义医疗救援作业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由第三军医大学抽组的中国医疗队与秘鲁军队卫勤人员共同进行了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演练。这是继索马里护航之后,中国军队“走出去”的又一次有象征意义的行动。
时隔两年,第三军医大学再次迈出国门。2012年10月29日,“合作精神—2012”中澳新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演练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主要由第三军医大学抽组的中国医疗队,与其他两国军队卫勤人员共同探索人道主义联合医疗救援行动的方式方法。
面对围堵,人道主义救援成为中国军队“走出去”的重要渠道,卫勤成为人民军队“走出去”的重要方面,第三军医大学站在了军队卫勤“走出去”的最前列。
2014年10月2日,当全国人民沉浸在国庆假期的闲暇时光时,第三军医大学接到总后勤部电令:援助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短短48小时之内,以第三军医大学为主、沈阳军区配属组建的援利医疗队164名队员集结完毕,进驻军队卫勤现代化的引领者——该校卫勤训练基地展开集训。
元旦前夕,习主席亲自给这支建国以来首次整建制派遣的海外医疗队发来慰问信,向全体队员表达诚挚问候。备受鼓舞的医疗队日夜奋战,累计接诊患者112例,收治64例,救治埃博拉疑似和可能患者59例,其中,5例确诊埃博拉患者中的3例康复出院,实现了习主席嘱托的“打胜仗、零感染”目标。
在西非期间,医疗队时刻不忘同胞安危,主动为10余家中资机构人员和在利中国维和官兵开展健康查体、知识培训和心理辅导,给他们送去了党和人民的关怀。
凯旋归来,面对央视记者,医疗队总护士长游建平满含泪水回忆那段凶险的岁月,医疗队出发那天,临等车那一刻,队员们和家属拥抱、亲吻、哭泣,有的父母已白发苍苍,有的孩子还懵懂无知,有的军嫂肚子已高高隆起。
有的女队员在留给丈夫的信封里塞了一缕自己的秀发,有的男队员悄悄储存了自己的精液——他是独生子。游建平哭着问记者:“你说,这和上战场写遗书有什么区别吗?!”
在全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表彰大会上,第三军医大学3个单位、21名队员被军地七部委表彰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游建平也于2017年获得第46届南丁格尔奖。
新科技革命也重塑着战争的制胜机理,焕发着新的战争形态。以争夺战略主动权为本质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在世界各国激烈展开,而旧的体制机制也牢牢捆绑着中国军队的手脚。
英雄造时势。习主席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他反复告诫全军,新军事变革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人民军队必须到中流击水,不改不行,改慢了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