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致敬,陆军军医大学![组图]

发布时间: 2017-07-07 10:41:42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胡红升  |  责任编辑: 杨佳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王正国院士(左二)在生物激波管实验室(20世纪80年代)。
 

1985年10月27日,中美首届国际烧伤会议在地处西南、交通闭塞的重庆隆重召开。台下坐着美、日、英、法、西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59名世界顶级大腕。他们认为,在烧伤的治疗和研究方面,美国是第一流的,西欧是第二流的,中国顶多是第三流的。

台上,主持会议的是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科黎鳌教授。这一年,由他牵头完成的《烧伤的防治研究》为学校摘得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会后,世界著名烧伤专家、美国烧伤学会主席亚历山大教授说:“这次会议的组织是第一流的,学术交流是第一流的,中国对烧伤的治疗和研究是第一流的,第三军医大学的烧伤治疗与研究也是第一流的。”

黎鰲最终捧回美国烧伤学会最高奖——伊文斯奖,带领西南医院烧伤科成为“世界烧伤治疗与研究的领导者”;程天民14次深入核试验现场,主编我国第一部《核武器损伤及防护》专著,创建“军事预防医学”新学科;王正国怀揣两篇论文只身赴瑞典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终将中国的冲击伤研究从零带入世界三强。三人均荣升中国工程院院士。

谁能想到,不占天时地利的第三军医大学,竟能登上国际领先地位?!靠人和,和于教职员工,和于部队官兵。她离繁华很远,但离部队很近。部队需要什么,什么有助于提升战斗力和官兵健康,三医大人就研究什么,力争做到极致,故能成就军事医学之大,从理论到技术到装备到人才全面开花。

——获得七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五项为军事医学成果!),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原创性研究登上《自然》《柳叶刀》等国际顶尖期刊,其它成果不计其数;

——建成世界上唯一的高原军事医学系,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激波管实验室,亚洲最大的低压氧舱群,国内唯一的轨道式生物碰撞实验室,全军首个武器杀伤生物效应评估中心;建成烧伤、防原医学、野战外科学等25个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制的系列扫雷防护装具被联合国指定为维和部队扫雷行动装备,首列卫生列车和系列装甲救护车填补我军大型作战卫生装备空白,单兵急救包等46种战伤急救器材装备一线部队,高原部队人员用氧标准等27项国家军用标准颁布全军施行;

——造就一支以院士领衔、高端人才积聚、中青年领军人才为骨干、青年“苗圃”人才为后备的高水平专家队伍;培养的人才遍布全军,西藏军区80%以上的医生、95%以上的护士、全军50%以上的卫生防疫专业技术人员和60%以上的检验科主任都从第三军医大学走出!

“姓军为兵”,第三军医大学做得特别扎实。除了45个体系部队、2.2万官兵的医疗保障,西部战区多个师以上单位领导的查体保健等常年承担的固定任务,该校每年开展“健康军营行”、“雪域高原行”、“万里海疆行”、“深度心理服务”等活动,医疗队足迹贯穿川藏、青藏、新藏全线,走遍西藏、新疆海拔3700米以上的150多个基层连队和西沙6个边防海岛,深受官兵欢迎。

不仅如此。2013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一口气与西藏军区总医院、解放军第8医院、第22医院、第41医院、第75医院和第115医院等驻西藏青海6所部队医院,签订了为期五年的一揽子整体帮带协议,规模之大,时期之长,范围之广,均属全国全军首例。

三医大人懂得:军事医学成果的“市场”在部队,“消费对象”是官兵,只有部队满意、官兵喜爱才“适销对路”,学校建设发展的“利润空间”才越来越大。

紧紧依靠部队,服务官兵,第三军医大学成为当之无愧的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摇篮、军队战创伤医学中心、国家军事医学盾牌骨干力量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重要基地,有力支撑了国家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紧紧依靠部队,服务官兵,第三军医大学也必将踏着世界一流军队的建设步伐迈向一流。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