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发布最大规模中国人基因组学大数据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 2018-10-10 18:44:4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中国网 | 责任编辑: 郑亮

图2. 6个在中国受到显著自然选择的 基因位点

中国南北方6大遗传差异首次被揭开南方人免疫力更强

虽然我国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但长久以来,由于实验研究抽样不充分,导致我们对自身的遗传特征认识不多。

在本次研究中,华大的研究小组成功构建了包含904万个多态性位点在内的中国人基因频率数据库CMDB,其中约20万个多态性位点属于首次发现,这是目前正式发表的最大规模中国人群基因频率数据库。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小组确定了6个在地区纬度方向上受到强烈自然选择的基因,它们在基因频率上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异,充分展现了饮食、气候、病原等环境因素对中国人群的演化所起到的选择作用。

比如,由于古代在北方、西北等地区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省份可能由于蔬菜获取比较困难,导致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们肉类摄入比例大,因此,促进脂肪代谢率的等位基因在这些地区有明显富集的趋势。

机体免疫功能相关的编码了红细胞补体受体I的基因CR1呈现了南方富集的现象古代中国南方被称为南蛮瘴气之地,自然环境恶劣,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疟疾盛行因此对于生存于该地区的人在免疫力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此外,与耳垢干湿、体味(如狐臭)、大汗腺分泌等相关的ABCC11基因,也呈现了明显的南北方选择差异。除了部分广西、广东和海南的中国人没有这个基因突变之外。绝大部分的生活在北方温带气候地区的人们都有这个基因突变,突结果表现为干性耳垢、体味较小、大汗腺分泌较少,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北方的生存环境。而在炎/闷热的方,则没有这方面的自然选择压力,从而使野生型基因在南方长久地流传下来。

同时研究小组通过分析人群遗传距离的变化和基因流方向,揭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群体的遗传结构特点及中国各省与欧洲、南亚、东亚人群的基因交流程度(或者说是通婚程度),发现当今中国人的遗传特点同时受到丝绸之路及近代人口大规模迁徙等因素的多重影响。

本次研究发现甘肃以及靠近甘肃省的宁夏和青海省的汉族人群体中所含有的欧洲人成分高于其它省份,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倍,达到0.115%。这地区在古代恰巧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河西走廊的所在之处,是中西方人群汇的地方,很可能由此导致该地汉族人有较高的欧洲血统。

<   1   2   3   4   5   6   >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