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崛起的养老产业【特稿】

发布时间: 2017-09-27 11:14:2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杨佳 | 责任编辑: 杨佳

齐齐哈尔市建华区诚信失能老人护理院院长易连军向记者介绍护理院情况。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撬开人才培养的绊脚石

在全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洪流中仍然横亘着一颗巨木,就是人们对于养老护理工作的偏见和待遇低的问题。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齐齐哈尔市建华区诚信失能老人护理院院长易连军感触很深。她讲,2013年全国各大院校开始招收培训护理人员,但是毕业后很少有人做护理老人的工作,大都去了一线城市,到医院做护工、做月嫂,收入非常高,甚至可以达到上万元。

现在,易连军依然坚守在养老护理工作的一线,夫妇二人一直挤在养老院的一个单间房里,购置了五年的新房,至今一天都没住过。不仅是因为这里离不开她,还有她放心不下的那几十位失能老人。

易连军说,目前社会对养老护理员缺乏足够的尊重,甚至在有些人眼中成了保姆。只有50-60岁的人员,因为退休工资低,在生活上需要这份工资,才来从事护理工作。这些人有些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自身身体状况欠佳。很多30-40岁的人群,宁愿在饭店洗碗、在外地当环卫工人,也不愿从事护理工作。

长期从事养老工作的易连军知道,护理工作不仅是个辛苦活,更是个技术活。她讲,除了需要鼻饲、导尿、翻身、更换体位等工作需要专业护理知识外,对情绪失控的老人、吞咽功能障碍的老人吃饭、喂水等问题,没有经过长期专业训练,不仅起不到护理作用,有时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易连军呼吁,对养老护理员给予更多关爱和社会认同。她讲,让养老护理人员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才能真正体现其职业价值,最终让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在护理专业教学一线的专家陈静波讲,目前养老人才培养仍有三个问题函待解决,除了易连军提出的待遇及社会地位问题,还有一个是关于该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他讲,“不能人人都当护士长,管理岗位毕竟有限”。与医院的护士相比,养老系统职称体系缺失,导致各层学历毕业生都在护理员岗位上工作,找不到成长空间。

陈静波建议在制定职称体系的基础上,确保职称工资标准高于普通职业,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养老事业。陈静波在齐齐哈尔医学院负责护理专业教学规划工作,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工作有着长期细致的观察。

   <<   2   3   4   5   6   7   8   >>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