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正式公布

发布时间: 2019-01-22 17:18:5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韩琳 | 责任编辑: 韩得尔

九、新一轮省级区域地质志编撰完成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组织中国地质调查局6大区地质调查中心、各省地质调查院等单位,依托全国地质构造区划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项目,编撰完成新一轮省级区域地质志。全面开展了综合集成创新研究与地质编图新方法研究。对近30多年来我国海量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等调查新成果、新资料进行了系统的综合集成,创新提出了洋板块地质学(OPG)新思想。为认识中国大陆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为破解造山带重大疑难地质问题和矿产勘查提供了新思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获得了新突破,提出了我国中-新元古界划分对比的新方案。创新产品服务应用方式,出版发行了10套省级志书和系列图件,已被基础地质、能源资源和专业院校等约60多个产学研单位和管理部门广泛应用,并基于“地质云”在线共享,多渠道提供社会使用。搭建了地质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使年轻地质学家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协同创新能力,6人入选部科技领军人才、局人才培养计划和杰出、优秀地质人才,100余人成为省级地质专家和地质调查骨干,形成了40多个约800余人组成的高素质综合研究与地质编图科研群体。

十、南疆地区找矿突破支撑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牵头,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和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等单位合作,依托西昆仑铁铅锌资源调查与勘查示范项目,引领南疆地区取得重大找矿突破,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新发现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形成了火烧云铅锌、大红柳滩锂和玛尔坎苏富锰矿3处大型资源基地,奠定了南疆地区矿业开发的资源基础。成矿规律等创新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提出了盆地边缘褶皱逆冲+构造流体+后期次生交代铅锌成矿系统认识,建立了“火烧云式”热液-交代非硫化物和“多宝山式”构造-热液硫化物成矿模式,揭示了巨量铅锌的赋存和聚集规律;提出了“大红柳滩式”伟晶岩型锂矿成矿机制,创新“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的识别方法及系统”,创建高寒深切割地区地质+遥感+地球化学“空地一体”快速勘查技术方法,引领了锂矿找矿快速突破;提出了西昆仑晚石炭世构造—盆地演化与“玛尔坎苏式”富锰成矿新模式,为区域锰矿资源潜力评价和境内外锰矿对比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引领拉动新疆地勘基金(2.1亿元)和商业性矿产勘查,促进了西昆仑地区找矿持续突破。探索出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脱贫的“克州模式”,精准服务南疆地区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业务团队,1人获地调局杰出地质人才,2人获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1人获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获地调局杰出青年称号。

<  1  2  3  4  5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