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5日,C919首次翱翔天空,这是我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干线客机。 万全 摄影
2017年5月5日,我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成功首飞。王巍在电视上看到了大飞机腾空而起的一幕,心情十分激动,尽管他加工生产过已经实现商业飞行的国产支线客机ARJ21。作为一名航空企业基层制造者,王巍看到自己的产品飞上天空,却还没机会乘坐自己参与生产的大飞机。“我想体验一下C919”,直到现在,王巍内心还是有一丝丝的遗憾。
这架长38米,翼展35.8米,高度12米的大飞机,复杂程度远超人们想象。研制工作凝聚着数十万科研人员的心血。据统计,国内有22个省份、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了C919大型客机研制。王巍是这其中的一员。他参与生产的部分叫做IPU舱,即后机身后段。
机身这部分可不一般,使用了复合材料。一架飞机除了提供动力的发动机外,还有一台供电的发电机,就位于后机身后段。该发动机同样使用航空煤油,形成了一个高温区。为此C919在该区域使用了复合材料,重量轻,耐高温和耐腐蚀。更轻的重量意味着更高的燃油效率,较国外同级全金属机身具有一定优势。
这些复合材料的应用对材料加工提出超常的要求。打孔处理精度要求极高,误差仅为头发丝的三分之一。由于材料硬度高,对加工工具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目前大飞机的生产仍处于研制阶段,大部分材料加工都要靠手工操作来完成,对生产人员的操作技能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