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26】入伍一整年 10位边防女兵的成长感悟

【NO.124】海拔3300米兵站承父遗志 一家两代三人守卫川藏线

新都桥兵站站长马智辉不曾想到,军校毕业后,他会分配到西藏军区川藏兵站部甘孜大站工作,这是他父亲20年前服役的单位,这条川藏线,也是他父亲牺牲前多次往返和守护的地方。为继承父亲遗志,马智辉和哥哥马敏双双顺利考入军校,并都分配到川藏线沿线工作。

【NO.123】凉山故事:大病之后的脱贫路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改变了四川省凉山州这个彝族贫困家庭的生活,“治疗“还是“放弃”是他们曾经面临的艰难抉择……如今,病人逐渐痊愈,这家人的脱贫之路将继续前行。

【NO.125】贵州80后侗族夫妻返乡创业 将侗族传统手工土布远销海外

1986年出生的侗族女青年杨成兰,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镇丰登侗寨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村里首个返乡创业、传承侗族传统织布、染布技艺的大学生。2016年3月,杨成兰和丈夫吴方俊放弃城里的工作,回乡创业,不仅带动当地200多名农家妇女走上致富路,还通过网络平台,将制作的侗族土布远销海外。

【NO.122】首批女子运输分队 川藏线上的热血青春

2019年夏,陆军首支成建制的女兵运输分队,踏上高原进行道路驾驶训练,她们隶属于西藏军区川藏兵站部汽车某旅,主要负责完成藏区部队的支援保障任务。分队首批女兵,平均年龄不足23岁,她们在最好的年纪,投身军营,在壮美秀丽的川藏线上,紧握方向盘驰骋。

【NO.121】山眼泉挑水到窖水入厨 大叔用坝水种蔬菜年入六万

“从凌晨5点山眼泉挑水到水龙头里随时有水、从挑一担水等半天到随用水即到、从沟里人挑畜驮到雨水集流、从水窖打水到窖水入厨做饭、从靠天吃饭种粮食到菜地用上了自灌水。”这是甘肃会宁县太平店镇大山川村村民董永恒几十年来见证村子用水所发生的变化。

【NO.120】排队挑水到自来水进家园 脱贫攻坚战中的暖心事

会宁县年过半百的村民王学团先后经历过从沟里挑水、到水窖集雨、再到今天的自来水进家园。婚姻破裂的他当爹又当妈,带着3岁的小儿子背井离乡砖厂打工谋生,弟弟承担起照顾四个侄子的责任,而自己一生至今未婚。

【NO.118】徐强与他的“坝坝电影”

徐强的“坝坝电影”始于1995年,当时,他父亲徐祖祥所在的华蓥市电影院面临改革,徐祖祥下岗后选择了单干,购买了一台二手放映机,开始下乡放“坝坝电影”。1997年夏天,徐强见父亲已年老体弱,毅然在原单位办理了停薪留职,跟着父亲一起放电影。从此,“坝坝电影”在华蓥山区的村村寨寨、矿山企业、广场和公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一晃20多年过去了,徐强带领的“坝坝电影”放映队,已为山区群众放映电影15310多场次。

【NO.119】“生命禁区”的雷达兵

50多年前,有一群空军雷达兵首次登上喀喇昆仑,在“生命禁区”搭起指挥所,在“死亡之海”展开雷达修筑阵地,世界上最高的人控雷达站由此应运而生。他们不畏艰难困苦、甘于牺牲奉献、忠实履职尽责、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官兵。不久前,又一批雷达兵进驻高原,在先辈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续写着强军故事。

【NO.116】天山冰雪牧道引路人——党员努尔江的“初心”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八团,生活着一群哈萨克族牧民,畜牧业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产业和主要经济来源。每年11月前后,为躲避寒冬,牧民要携带牲畜转场到100多公里外的草场。然而这一路并不容易,由于战线长、路途险,团场在“冬窝子”必经之路上设立一些牧点,他们称之为“点家”,哈萨克族党员努尔江·吾任太的家就是“点家”之一。

【NO.117】从打工妹到十九大党代表 川妹子扎根兵团带头致富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四团,提到七连“两委”班子成员王平,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王平干活,一个顶仨。”初见王平,瘦弱娇小、面庞黝黑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然而,诸多“奇迹”就发生在她的身上。从打工妹到农牧业能手,从每天只有五元钱收入到致富带头人,从零散工人到团场干部,从普通群众到十九大党代表……31年来,王平用坚持不懈的拼搏努力和不服输的劲头,以共产党员的担当和情怀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带着群众走上致富路。

【NO.115】向总书记承诺:一生只做一件事 中哈边境线上的夫妻哨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位于阿尔泰山西南边缘的国境线上,“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的军武哨所就坐落在这里。1988年以来,马军武、张正美夫妻二人,克服艰苦的生存环境,忍受寂寞,以哨所为家,风雨无阻地在边境线巡边、守水、护林。

【NO.114】黄同维:坚守高山瞭望台27载 护林8万亩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城西山,有一座火情瞭望台,1992年初,24岁的黄同维成为这里的火情瞭望员,负责观察可视范围内的80000多亩山林,如果发现火情及时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汇报。今年51岁的黄同维在这里坚守了27年,期间从未发生过大面积的森林火灾和盗砍滥伐事件。因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黄同维多次被县林业局评为“先进工作者”,两次被黔桂两省区护林防火联防指挥部评为“先进工作者”,1999年还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优秀乡村护林员”。

【NO.113】退伍女兵回乡办起合作社 带领村民“石头缝”里种金瓜

2008年,在外当兵5年退伍回乡的翟政娇看到家乡依旧一片贫困景象,干旱的土地荒芜,青壮年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大批妇女儿童留守,还有不少残疾人家庭贫困。她决心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在尝试过粮食购销、种植养殖业、劳务输出等各种方式后,直到2010年,她才靠养羊捞到人生第一桶金。 翟政娇和丈夫随即成立景泰一丰养殖专业合作社,邀请当地家庭困难的村民一起加入,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已经有周边439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22户、重残户68户)加入合作社,携手脱贫。

【NO.112】爱加餐 送给山区孩子的营养礼包

从2008年开始,中国扶贫基金会启动爱加餐项目,通过营养加餐、爱心厨房、营养知识宣教三位一体的项目模式,力求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摄入状况。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为学生提供了5100余万份营养加餐,为1748所学校配备了爱心厨房设备,受益学生近百万人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 公众号
  • 头条号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