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新闻栏目

【图片故事】肖颖彬:闪耀在手术刀上的“信仰之光”

发布时间: 2014-07-08 16:39:2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郑亮  |  责任编辑: 郑亮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图片故事】肖颖彬:闪耀在手术刀上的“信仰之光”

2014年6月20日,肖颖彬接受中国网专访

为了给病痛中的患者以慰藉,他总是感同身受,坚持视病人如亲人,他说——“我们不仅要救治人心,更要温暖人心”

肖颖彬说,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如果一个人的“心”坏了,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非常可怕,因此,作为一名心外科医生,他说:“我们不仅要救治好人心,还要挽救人心、温暖人心。人民军医代表着党的形象,我们对患者多一份真诚,他们就对党多一份信任。”

今年6月10日,记者在心外科见到了第三次从死神手里逃过一劫的盲女唐乾。这个今年32岁的女孩,刚刚接受了第三次手术,不是病床上方悬挂下来的多个输液管的晃动,几乎看不到缩在被子里的她。唐乾患的是一种先天性遗传心脏病——马凡综合症,这个病可导致人体骨骼、眼和心血管发生病变,尤其是主动脉的各个部分随时都有病变的危险,形成动脉瘤,导致人的猝死,就像美国的女排队员海曼。从10岁那年失明开始,唐乾先后三次发病,她说:“每一次,肖主任不仅救了我的命,还给了我那么多的鼓励和帮助。”

2008年5月,唐乾第一次手术开始前,肖颖彬专门叮嘱麻醉:“这个小妹妹眼睛看不见,你们在每一步麻醉前都要告诉她一声啊,免得她紧张。”当时由于这种心脏病比较罕见,手术成功后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后来也让那些不知道得了马凡氏综合征的患者及时确诊了病情,得到了救治。

2010年再次发病时,唐乾陷入绝望。原以为自己病好了,可以念完大学,找到一份工作,帮爸爸妈妈撑起这个家,还清欠下的债,报答好心人的恩情,可再次来袭的病魔使唐乾的这些愿望化为泡影这个坚强的女孩再也承受不住了。于是,她拒绝治疗,唯一希望捐献遗体,为医学研究做一点贡献,算是对帮助过她的人们的一点报答。得知唐乾的情况后,每天忙得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的肖颖彬推掉一天的工作,专门找她谈心。在肖主任的激励和帮助下,唐乾的第二次手术成功了。面对今年4月的第三次发病,唐乾没有恐惧和绝望,勇敢面对。

“不挂号也给看”对肖颖彬来说是家常便饭,给病人送“红包”也是他经常为之。家住重庆巫山的刘先生患了风心病,心脏双瓣膜需要更换,家里东拼西借才凑了5万元手术费。手术后,肖颖彬在查房时看见他和妻子俩人共吃一份盒饭,当即拿出200元钱递给刘先生,说“买点营养品吧,病人需要营养。”夫妻俩感动得流下了眼泪:都是病人给医生送红包,哪有医生为病人送红包的呢。出院时,肖颖彬专门跑到病房问他们是否有路费,看到夫妻俩支支吾吾的,明白他们是没钱,他又掏出200元钱塞在刘先生手里。

在肖颖彬的影响下,心外科的同志每次遇到有困难的病人,都会自发组织起来帮助。他们自己在护士站设立了一个“爱心箱”,大家平时有了零钱,就投进去,作为资助贫困患者的“基金”,这个“爱心基金”虽然并不多,却已为不少患者解决了饭钱、路费。

在手术麻醉穿刺前,肖颖彬发现婴儿往往大哭不止,就问护士:“婴儿会不会疼?”刚开始护士们都愣住了,觉得肖主任这个问题很奇特,从来没有人想过问过这个问题。但随后认真一想,大家就明白了,肖主任是在提醒大家,再幼小的婴儿,都是鲜活的生命,即使不会说不会表达,也会有疼痛、伤心、恐惧等各种感觉,都应该用心地照顾呵护他们的感受。从此,手术室和科里的护士都注意在手法上更轻柔、护理上更细心地对待患者,哪怕一个刚出生的婴儿。

在一次为一名1岁多的先心病小男孩手术前,肖颖彬感觉需要垫高孩子的腿部,才能方便手术操作,便请护士婷婷去找一个体位垫来改变一下孩子的体位。护士在手术间巡视了一下,没有找到合适的体位垫,手术又马上就要开始,情急之下,便顺手拿起手术台边患儿换下的病号服,卷成圆筒状,准备垫在孩子腿下。肖颖彬看见后,马上制止了她,要求她去别的手术间找一个体位垫来,口气有些急促严厉。护士按照肖颖彬的要求去做了,但感到很委屈,觉得自己的做法也没什么不妥,而一向温和谦逊、平易近人的肖主任竟严厉地责怪自己,也太小题大作了。手术圆满完成后,肖颖彬第一时间就跟她解释:“手术中出血较多,如果你用病号服来垫在病人身体下,难免就会沾染到血迹,病人出手术室后,他的家人看到衣服上的血迹,会感到亲人受了很多苦,会觉得很心痛的。不过我当时性急了点,话说得有点重,请你原谅。”一番话说得护士婷婷又惭愧又感动,“爱伤观念”是每一个学医的人学习时的重要内容,但直到今天,自己才从肖主任身上深切的体会到这个4个字的最好注解。

每天凌晨1、2点钟,在监护室里,都会看见肖颖彬一个病床一个病床地察看病人。如果哪天凌晨他没有出现在科室,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出差去了。肖颖彬说:“凌晨是病人手术成功、康复的关键点,如果这个时候去把把关,就会把危险因素降到最低点。”多少个患者的生命就是他们这样一夜一夜、一天一天坚守出来的。有一个9个月大的复杂先心病患儿,术后第二天凌晨2点半左右,突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并心脏骤停,当时正在巡视病人的肖颖彬赶紧予以检查,发现是自发性气胸引起的,立即自己拿针为患儿排气,迅速把孩子抢救了回来。

肖颖彬常对科里人讲:“病人将唯一的那颗心脏都交给我们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认真对待他们每一个?我们要以‘用心’,换取病人的‘放心’。”

正是这样的用心尽心,也赢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支持。黄进超小朋友是1996年10月因患严重先心病——巨大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并肺动脉高压住进心外科的,孩子入院时,病情已经非常严重。这种先心病的最佳手术时机是2岁以内,否则病情会逐渐加重,即使手术能够纠正心脏畸形,也难以逆转肺动脉高压,从而导致出现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进超已经4岁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肖颖彬带领医护人员全力施救,在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护理、调养后,为孩子施行了手术。术后,他和王学锋、王咏医生轮换守候小进超,几乎24小时吃住在监护室,以便孩子出现危险时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他们困了,就在病床旁打个盹儿;饿了,就请其他同事帮忙送个盒饭到病房……孩子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他们还自己出钱为孩子买来奶粉补充营养。就这样在监护室守了半个月,先后9次将孩子从危险中抢救回来。但孩子病情实在太重,当时条件又有限,术后呼吸衰竭的状况一直无法改善,在孩子术后第15天,终于因抢救无效没能挽回孩子的生命。孩子妈妈伤心欲绝,但却一点没有责怪医生,反而跪到肖颖彬面前表达感谢:“这一个月来,我看到了你们是怎样尽心尽力抢救孩子的,我对你们没有一点怨言只有说不尽的感激!”后来,黄妈妈还经常推荐病人找肖主任看病。

心外科刘晓莉护士长已经与肖颖彬共事快30年了,在她的记忆中,肖主任似乎从未完整地休过一个周末或节假日。除了手术、守病人、查房,他还要教学、带研究生、做科研、写论文,还有170多人的大科室的管理和学科建设等工作,但无论工作多么繁杂,患者在他心中始终是第一位的。每次来了重症急诊患者,哪怕是深夜他都随叫随到,第一时间出现在患者身旁。有一次,他白天做了一个大手术到傍晚6点,吃过晚饭又回到病房守病人,直到第二天凌晨2点钟,病人病情平稳后才回家休息。没想到,刚躺下不久,科室来了一名心脏外伤患者,急需手术,他接到通知,二话没说立即赶到手术室。那天,他通宵未眠。第二天上午,他又和时任医院政委范志民一起出差,飞机还没起飞,肖颖彬就头一歪,倒在范政委肩上沉沉地睡着了。

其实,像这样的连轴转,早已成为肖颖彬的工作常态。对此,从领导到同行、同事,好多人劝他:“你这样长期下去,身体怎么吃得消?还是要多注意休息啊!”肖颖彬却说:“心脏手术与一般外科手术不同,往往要和时间赛跑,心脏病人等不起,哪怕一秒钟都很重要。如果你真正体会到病人每秒钟要死掉多少心肌细胞,你就知道省下来的每一秒钟都是病人的生命。”因此,他总是能多上一台手术就多上一台,能早一秒钟赶到患者身边就早一秒钟。

今年4月14日晚上11点钟,刚下手术台的肖颖彬接到电话,说重庆开县人民医院有名70多岁的老太太患者,在做心血管导管介入术时,冠状动脉破裂了,情况十分危急,向肖颖彬求援。肖颖彬了解情况后,确定需做急诊搭桥手术,但开县人民医院缺乏开展这类急诊手术的设备条件,于是肖颖彬提出自己和患者同时出发,赶往距开县最近的、符合手术条件的万州区三峡中心医院,这样比直接把患者送到新桥医院来抢救将节约近1个小时时间。于是,肖颖彬不顾刚下手术的疲惫和劳累,马不停蹄、风尘仆仆地长途奔袭,于凌晨2点赶到万州区三峡中心医院,直奔手术室,3个小时后,手术取得成功,将老太太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而肖颖彬却顾不上休息,又驱车往回赶,因为当天上午,科里还有安排好的手术,他不愿让患者等待。

肖颖彬因长期低头手术,颈椎间盘严重突出,同事和家人多次催促他去治疗,他总是忙于工作一推再推。直到2009年初,病情加重,差点晕倒,才被同事强行送到骨科做了椎间盘摘除术,并置入钢板固定。术后第10天,心外科收治了一位需要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危重患者,希望由肖颖彬主刀。为了不让患者失望,他不顾劝阻,带着颈托,冒着钢板移位的风险,为患者进行了4个小时的手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刘晓莉护士长说:“他就是这样一个可以用自己的健康去换取病人生命的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跳转到

 

/ 16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