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81】从小小检修工到电力专家 “电网医生”张霁明

【NO.179】大山里的“南网知行书屋”乡村师生阅见世界的一扇窗

【大国工匠】航天焊匠韩积冬:一路焊花一路歌

韩积冬,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59厂焊接高级技师,国家高级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北京市优秀教练员、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2021年,在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夺冠。

【NO.177】新疆阿勒泰牧民冬季大转场 千年古牧道上的守护者

每年转场季,那里都会有成千上万的牛羊驼马,在哈萨克人的带领下,翻山越岭,浩浩荡荡,烟尘滚滚,牲畜嘶鸣,场面震撼壮观。

【NO.176】从“舞台”到高铁列车长 10年见证成渝铁路发展变迁

李丝是2010年进入重庆客运段,在此之前,她曾是一名专业的舞蹈人员。说起角色的转变,是一次恰逢其时的邂逅让李丝走上了现在的岗位……

【中国故事】西湖龙井茶飘香 桐坞村中炒茶人

西湖龙井茶的采摘和手工炒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年春季采摘制茶之际,记者来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樊生华大师工作室探访,了解非遗技艺及其传承人背后的故事。

【NO.174】一家之“柱”的重生

生活本该充满美好,但突然而至的意外或疾病却总会轻易击碎生活原本的样子……高额的医疗费的压力、身边的亲人的担忧及期盼,对抗疾病的勇气,历经种种,他们坚强的写下自己的答案……

【NO.173】奋斗中的人生 “造”飞机的全国人大代表王巍

昨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点亮手机,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签署首份购机合同。这标志着国产大飞机即将迈入商业运营时代,即将揭开国产民机事业的新篇章。就在距离上海市不远的镇江市,有一批工作者正在为国产大飞机早日交付努力奋斗着。

【NO.172】全国人大代表班宇侠 在挽救生命的通道上奔跑

十多年前,班宇侠从一名医院内科大夫走上院前急救的一线岗位。她告诉记者,“各类的急救我们平均每天要出车8到10趟。和院内医生相比,一名优秀的急救医生不但需要更敏捷准确的应变能力和充沛的体能,同时需要具备更好的共情能力,虽然压力大,但是每天把患者及时、安全送到医院带来的成就感,是我热爱这项职业的原因。”

【NO.171】首博研究馆员的日常:做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的“月老”

首都博物馆首席研究馆员齐玫从事展览的策划和实施工作已30余年。一谈起自己的工作,齐玫总能够滔滔不绝。她认为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作为博物馆重要的标志之一,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明历史文化底蕴,是不可再生的。而未来博物馆发展重要的工作之一,应该就是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馆藏文物,将历史财富与未来科技结合起来,才能吸引更多人愿意走进博物馆,愿意了解历史。

【NO.170】“就地过年”:邮递员史春华手上的福字

在高楼林立的住宅区中,有一排门面房。最右侧的中关村投递部,在冬季的北京显得生机勃勃,不仅仅是因为那一抹绿色,还有穿梭忙碌在快递车之间的投递员们。

【NO.169】春节故事|过年了!爸爸,你在哪儿啊?

春节将至,在西藏广袤的雪域边关,有一群为了国家边境安全,默默奉献坚守而不能回家和家人团圆的人,他们的名字叫作西藏移民管理警察。

【大国工匠】贺潇强:用心铸就梦想 匠心点亮人生

贺潇强,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59厂机加分厂数控铣工,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先后承担了多个被誉为“国之重器”产品的研制生产工作,在重要核心部件的技术攻关、制造仿真、生产线试切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

【NO.167】“最美科技工作者”李玉:“蘑菇院士”的食用菌强国梦

2020年底,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到名字出现在“最美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榜上。他在菌物科学和工程产业化研究中深耕40余年,为推动中国食用菌产业及菌物学科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NO.166】“童伴妈妈”袁小琴 用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

今年40多岁的袁小琴从小在农村长大,她亲眼看到很多农村的小孩,特别是那些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安全问题,正是这些问题促使她于2018年5月成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妈妈”。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