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四十载 织里古镇书写新传奇(上)

发布时间: 2018-09-10 09:25:4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杨佳 | 责任编辑: 杨佳


       濮新泉将脑海中的一幅幅画面,讲述给记者。改革开放前,镇里只有一条老街,织里人挑着扁担卖货过活。八十年代初,织里建起了小商品市场。

 

       改革开放之前,织里镇只有一条老街、一个村子。由于人口膨胀、人均耕地短缺、农业生产连年衰萎,一年粮食只够半年吃,因而成为杭嘉湖平原出了名的穷乡僻壤。

       穷则思变,一些织里人偷偷地重新操持起织造手艺,利用纺织、刺绣、缝纫等老手艺,晚上纺织白天卖,赚取薄利养家糊口。

      也正是这时,刚刚初中毕业的濮新泉就去了上海闯荡,做了一名木匠。做了一年后,濮新泉觉得打工不是个出路,便回织里做起了小生意。那时,所谓的小生意就是买一些布料面料,自己踩着踏板“洋缝纫机”加工成枕套和被套,在当地礼堂自发形成的小市场上销售。

       历史上的织里镇就因织造业的兴盛而得名,史料中就有“遍闻机杼声”的记载,从古至今,纺织、刺绣等工艺在织里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据在织里长大的沈国强描述,家里老人讲,古时镇里每天所产的绸缎可达一里长,故名织里。

       织里人的勤劳和努力遇上了改革开放的东风。82年,我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不久,国家确立了农民自主经营主体地位,织里人开始从被动劳动者转为商品生产的主体、创业的主体,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释放,开启了以纺织产业发展助推城乡转型发展之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